标签列表

画龙点睛:教育的智慧、情怀与勇气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9-18 19:00:12

  “有魄力”“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孙广杰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标签”,但我更想用“智慧、情怀和勇气”来定义他和他的办学实践。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唯有“智慧、情怀和勇气”三者皆备方能成功。对于校长而言,通向办学成功的智慧,是深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是精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是把握和经营核心办学要素的能力和技巧,是打造师生和谐、家校和谐、政校和谐关系的能力和技巧。对于校长而言,应有的情怀应包括化民济世的使命感、追求教育本真的责任感、对学生无私的爱。勇气就是敢于担当和勇于行动,对于校长而言勇气还包括敢为人先、育天下英才的豪气。智慧决定着办学成功的速度,情怀决定着办学方向和育人的质量,勇气则决定着办学成功的高度。

  对于中小学来讲,办学的关键是“两课”和“两教”,即课程和课堂、教师和教研。孙广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构建了科学动态的课程体系。在他的主导下,学校完善了艺术课程,而且增设了特色体育、创新人文教育等课程。近两年,他们又积极引入国际预科证书课程(简称IB课程)理念和框架,改造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式。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孙广杰校长聚焦课堂,通过对学校一批批优秀教师实践经验的提炼,他提出了“本真求实、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学校教师基于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教学生态。

  孙广杰校长十分重视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育教学研究有机结合。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他邀请北师大研究生院到校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学校掀起了一场“教科研头脑风暴”。他不仅注重“外引”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引领与释疑,而且注重总结与共享校内专家型教师的实践经验。为了让新创办的学校真正优质起来,他提出要“用科研的视角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理清学校发展思路”,于是便有了各个校区的协同发展、各创特色。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基于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孙广杰校长始终践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及教育管理行为,都要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围绕学生发展进行”的教育理念。早在2003年,基于对这所优质小学当年存在问题的分析,他就认识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以“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校本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很多人眼中,孙广杰校长“能折腾”,是敢于“吃螃蟹”的人。他创办民办学校,开展办学体制探索;创办初中,进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创办学生实践基地拓展学校教育空间,等等。担任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十余年,孙广杰校长在规范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租赁场地办学、股份制办学、托管模式办学等,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在其主导下,学校陆续建成了河南省大拇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英杰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中小学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等,丰富了学校的育人功能,彰显“实验”的真正之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