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辽南民俗文化展走进青海:文化碰出火花(组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03 00:43:12

  新华网西宁11月1日电(汪晓青)“不同于东北辽南地区沿海、开放而又波折的历史进程,西北河湟地区的彩陶文化悠久、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两地巨大的文化差异是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11月1日,辽宁省营口民俗博物馆馆长曹锡文说道。

  自10月22日起,由辽宁省文物局主办、营口民俗博物馆和青海天骢文化艺术馆联合承办的“品读记忆感悟民俗——辽南、河湟民俗文化联展”落地青海西宁,敞开大门为西宁市民带来一场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大餐。

  

图为1952年营口当地颁发的土地执照

  图为1952年营口当地颁发的土地执照


  据了解,此次辽南、河湟民俗文化联展共分为话说辽南、乡村风貌和商贾传说共三个板块,并场景再现了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在辽宁岫岩的故居。

  整个展出从辽南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所用的器具、祭祀礼器,到经商所用的度量衡、老商号的商业广告、土地执照,共有1000多件展品,1000多张老照片,图文并茂的展示着辽南的风俗民情,记录着小到百姓生活,大到名人旧事的方方面面。

  本次联展主题涵盖东北部辽南、西北部河湟各民族居民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每一件民俗物品都记载着历史、刻画着岁月,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记录着辽南河湟两地文明发展的脚印,是社会时代的缩影,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自10月22日展出开始,前来看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小学生由家长和学校组织前来观看展览,从一件件保存至今的民俗文物中学习到历史的变迁,学习到各地不同的文化传承。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脚步飞快,民俗物品的更新频率飞速,抢救和保护民俗文物,从而留住历史已成为当务之急”,曹馆长说,通过此次民俗文化联展,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辽南民俗文化,更希望能激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图四:与辽南民俗文物相辉映的,是具有青藏民族特色的土族刺绣

  据悉,成立于2010年的辽宁省营口民俗博物馆,致力于对民俗文物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现馆内藏有隋唐、辽金、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民俗文物1万余件,是辽宁省第二家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正规民俗博物馆。在辽宁省文物局的支持下,营口民俗博物馆自2014年8月开展“品读记忆感悟民俗——辽南民俗展”全国巡展,此次辽南、河湟民俗文化联展是此次巡展的第四站,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展出地,此前已先后在辽宁、河北、河南等地开办展览,最后一站将设在台湾。

  

0

图为1952年营口当地颁发的土地执照

展出现场场景再现了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的故居


0

图为1952年营口当地颁发的土地执照

展出现场,小学生们在细心看展


0

图为1952年营口当地颁发的土地执照

图为当时的计量工具,秤砣

图为1952年营口当地颁发的土地执照

  图为满族萨满跳大神用的羊皮鼓和铁腰铃,萨满被辽宁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0

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