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情无限——行摄甘孜川境藏地之二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2 15:24:17

9月22日。晨起云雾漫,冲顶牛背山。

早早起来观察天象,看到是最不情愿的一片白茫茫。虽然有了上次的牛背山之行,心中的欲望不再是那么强烈,但仍不免期待。

租的车是上次去牛背山时小马师傅的,他为人比较厚道。

那辆五十铃四驱越野车后备箱里面的低音炮特爽,很嗨很彪悍,配合那牛背山前行的经典“无极越野路”很适合,绝对不需要另行打碟,无缝对接,相得益彰。





前行没多久,就见云海,山谷中的冷碛镇被完全淹没在云雾之中,对面山腰上的318线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有点天路的味道,虽然雨后的雾气很重,不通透,但仍难免谋杀N多的快门,呃……






一路雨雾中,颠簸着、支撑着、煎熬着、痛苦着,看着那勉强只能叫路的路上,还在不断哗哗的流淌着小溪般的水流,不难想象山上是什么状况,心中那些残存的激情,都随着不带“防抖功能”减震不断颠覆的频率一丝一丝荡漾掉。





攀升的途中,不时遇到下山的游客,也不乏很拉风的“牛车”,全时四驱也好,可变悬挂也罢,无一不深刻的感受到这条路的“磨力”,看着那些自驾者肉痛的表情,唏嘘感叹下次再也不自驾上山,就知道这条路会带给他们怎么样的回忆了。

前方依然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还好,小马师傅对道路比较熟悉,一路上有惊无险,在大雾中蜗行3个半小时,于午时抵达牛背山佛光客栈,这个客栈就是小马师傅家开的。


下车时,小马师傅抹了一把额头上热气腾腾的汗水:你们行摄拼人品,我们开车拼老命啊……背着装备上去的时候,还是有些气喘。整个山上没有多少人,很多客栈的老板也下山休息去了,因为近期的天气不好,这个季节也并不是上牛背山行摄的最佳季节(当然,牛背山行摄,是要靠拼人品的),所以人相对少些。
午饭后,顶着大雾,还是上山去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只有数米的能见度,也只能当散步了,顺便适应下高反状态下的行走,没有多长时间,头发就湿了,衣裤上也铺满一层水珠。浑身湿漉漉的牦牛和马匹在草地上吃力的啃着草,背上不断汇集的雾水在渐渐滴落,满地的牦牛粪、马粪,还有遍布的塑料垃圾和一股难闻的味道(去过的都知道,那味儿,呵呵……),有些煞风景。




远远就看到在靠近山顶处有一顶橘黄色的帐篷,暗暗佩服别人的执着。于是远远的就问:搞到事没。一会儿就从里面传出一声:没——有!

然后帐篷里面伸出个戴着帽子的脑袋看着我们,引来一片笑声。走近聊开,才知这小伙是海南人,在成都念大学刚毕业,他说在上班前做点梦想中的事情,下一站会去西藏。这次从海南一路骑行67天,到达牛背山,已经在牛背山扎营等待了2天,始终大雾,不见天日。他说要等到云开雾散,看见牛背山本色才离开。看着他那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青春飞扬的样子,小小的佩服下这个小伙,希望他早日如愿(顺便为我们祈祷下,明天能拍到,嘿嘿)。


下山后,无聊极了,开始了无电无网与世外隔绝的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呆。

看着那些最深切的感受,或许,真正要理解的话,只有亲历。很多时候,语言并不能将心底里的感受最生动的表述,也正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下午还是忍不住冒着蒙蒙细雨出去转了一下,期间偶有云开,有了些许云海的模样,不过,还没适应,下一梯队云雾飘过来了,将前面刚刚登场的场景颠覆,就这样,惨淡收场,泪奔…… 晚饭后,闲着无事,几个与马师傅一起斗地主,开展寂寥中唯一能进行的娱乐活动,一圈人围着桌子奋力拼杀,气氛异常激烈。不知道山顶上那个小伙子,此时数雨滴声到什么时候了。
整个客栈就我们4人包场的节奏,显得空旷冷清。夜已深,那不断增大的雨声,和床铺上远远传来的呼噜声合奏曲相互交融,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清晰圆润、饱满透彻、极具磁性,那冲击力和震撼力,功夫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