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台湾澎湖|二崁(kàn)聚落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2 15:42:13

  澎湖旅行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还有这里:二崁(kàn)聚落。

  那天,澎湖的东北季风吹来的第一天,我们从海风肆虐的海边驱车前往二崁的时候天已经有些阴沉,然而我还是对这里充满了期待,我喜欢传统的民居,而且在游客中心时看到传统的院落模型就觉得很有兴趣了。

  

  

  澎湖的秋冬季节,东北季风肆虐,所以这里的民居大都在地势低的地方,院落或者菜地都用石头垒砌起来,以抵挡秋冬季风的影响。

  

  

  位于澎湖县西屿乡的二崁村,是一个传统聚落保存区,聚落的空间形式仍保有许多传统特色,空间分布上并具有调节气候的益处,其意义在保存汉人开拓台、澎的一个足迹,将原有的生活文化、民俗风情也继续传承下去。

  

  

  二崁聚落保存区在1989年被政府定位,并于1993年规划后陆续进行各项整修工程迄今,2001成为传统聚落特定区并在同年在澎湖县历史建筑票选中被选为澎湖县历史建筑十景之一,更成为台湾历史建筑百景之一。

  

  

  二崁聚落保存区处的传统建筑,让这裡每栋建筑物都是博物馆,保有澎湖当地的传统文化;『二崁社区博物馆』内展示着二崁数百年来的聚落社区文化,村民将昔日古人生活的文物、器具等等全部捐出在此展览,营造出二崁社区的凝聚力;『二崁潮间带馆』展示二崁地区昔日的潮间带工具、石沪模型还有照片展示、昔日早期厨房摆设等等,展示品皆为就地取材,可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模式。

  

  

  虽然天气阴沉,然而到达这儿的时候,游客已然众多,在入口看到一个卖手工香的,因为很喜欢其中艾草的味道,所以买了几盒送给我知道对方也喜爱的朋友。还去喝了一杯据说这里非常出名的杏仁茶,味道确实浓郁,茶室里面很安静,实木的桌椅看着古朴低调,一对可爱的喜庆猪头摆在那里。

  

  

  因为人实在有些多,而时间又有限,所以继续向着人少的地方闲逛而去。后来进了一家400年房龄的主人家,男主人是个大叔,跟他边聊天边看他们家。他们都很热情,对于自己几百年的房屋有着满满的自豪感,听说我来自上海,他说,呀,我经常去上海出差的,上海水族馆的鲨鱼就是他卖给这里的。

  

  

  他的家里许多小物很好玩,不过貌似已经不再居住在这里了,只是供人游览参观顺便卖一些吃食和饰品等,最边上的房屋里有一个古朴的床,问他他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年代,只是说是战争年代从大陆过来的人带过来的。

  

  

  跟他告别,我得去找最有名的那家陈家古厝。“厝”这个词在北方不常用,确实闽南方言里常用的词语,它就是房子的意思,二崁聚落保存区里有许多传统建筑,其中就以陈家古厝为重心。

  

  

  问了两个大叔才找到这条巷子,拐进来发现根本没有其他人。最早清朝顺治年间金门下坑人陈延益在此定居,并发展出陈家村,这个陈家古厝算是一个代表性强的建筑,它建于1910年,为五落平房大厝,看上去很漂亮很完整,就是闽南房屋样式。以澎湖当地的咾咕石与玄武岩做为墙身,支撑屋顶结构,并有书画彩绘、交祉陶、彩绘磁砖、泥塑的传统建筑装饰,相当具有澎湖的传统工艺之美,并在西元1988年4月25日列为第三级古蹟。

  

  可惜到的时候门未开,里面的房屋格局没有看到,不过应该可以想象的到,就像在生活博物馆看到的许多房内摆设差不多。

  

  在这个古村落聚集区,每一间房屋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都像一个小小的生活博物馆,有专门的传统生活摆设,有汉药馆,还有童趣馆等,因为这里以前生活的人并不以渔业为生,大都是文化人,靠着经商或者布行,药材为生。

  

  

  时间有限,躲开人群,安享了片刻的清静。

  

  

  我是极微细色

  环球旅行

  倡导素食 喜爱慢行

  偏爱文字与色彩

  钟爱佛教国家

  喜欢随心所欲的行走

  于我来说,旅行和摄影都是很私人的事情

  是向内寻找大千世界的过程

  【图文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商用】

  新浪微博@极微细色 微信@jiweixise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