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坐国航飞埃塞,小编教你怎么玩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3 03:30:49

  11月2日,国航北京—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航线开通,吃着中餐,唱着歌,一路直飞到达目的地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为了庆祝航线开通,机舱内还被布置上了非洲特色小惊喜,不禁让小编对于目的地愈发期待。

  

  埃塞俄比亚有什么可玩的?这个东非国家在中国人的旅游计划中所占比重还并没有绝对优势,但是想要体验别有一番风味的非洲特色,小编觉得埃塞值得一游呦~

  

  吃在埃塞俄比亚

  

  问埃塞人喜欢吃什么?非英吉拉莫属。英吉拉是埃塞俄比亚最主要的食物,埃塞俄比亚人早中晚饭都是吃这个。英吉拉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从视觉效果说,有人说像一块脏兮兮的抹布,初吃起来呢,酸不溜秋的,觉得像是放坏了。第一次吃了一小口,小编笑笑放弃了,第二次吃了一小块,小编又笑笑放弃了,等到临走的前一晚,不知不觉小编吃了半张,真是如豆汁一样的怪物,时间长了,竟然会爱上。英吉拉可以以各种形式上来,有时卷着有时铺着。但吃法是一样的,撕一小块饼,把肉或菜卷抓卷进去,塞到嘴里即可。这种菜式的好处,就是说餐具只需要一个大盘子,什么刀叉筷子勺之类的都是浮云,一只手足够。

  喝在埃塞俄比亚

  

  埃塞的咖啡鼎鼎有名,作为咖啡的发源之地,这里出产最好的阿拉伯种咖啡,传说最早在埃塞的卡法(kaffa)地区,有位牧羊人放羊时发现他的羊吃了某种红色果实,兴奋得乱颠起来,于是他又将这果实分给周边的人吃,后来大家就将此称为咖啡,也就是从kaffa这个词演变过来的。

  

  

  如今走在亚的斯亚贝巴街头,满目都是庶民风情洋溢的cafe和路边咖啡摊,cafe是较为洋气的门店,虽说如此,大多也没有装明亮的落地玻璃窗,人们端着杯子,在半露天的卡座上上看街景,里面昏暗喧闹,如上个世纪的老茶馆。埃塞人一天起码喝三次咖啡,名字不同,分别为“Abol、Tona、Bereka”,到朋友家去做客,对方就会问你,“该喝哪一杯了啊?”家家户户都备有咖啡壶和炭炉,一杯咖啡,就跟我们泡一杯热茶给客人那么自然。

  

  住在埃塞俄比亚

  

  到了首都亚迪斯亚贝拉,首先会有一种似曾相似的错觉,因为中国援建的原因,城市里的建筑、道路,甚至是路口的红绿灯设置得都如同中国一样。但是开车到了乡野,会发现草原上遍布着一种尖圆顶的房子,埃塞农民住在里面。

  

  乡野里的孩子纯朴可爱,他们笑容很灿烂,他们会在泥地上画比例很漂亮的足球场平面图,拍照的时候也很敢摆姿势。他们也会追着我们的车飞快地奔跑,一支圆珠笔,一块大白兔糖就会让他们很开心。

  

  美在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名副其实的“美女之国”,我们不时惊叹满大街都是美女。埃塞俄比亚的姑娘个个苗条修长、面容姣好,说他们有着天使般的面庞和魔鬼般的身材一点都不夸张。与周边非洲国家的姑娘相比,埃塞俄比亚的姑娘存在明显的差异,她们的皮肤颜色较淡,鼻子直挺,额头广阔,都长着一双仿佛会说话的柳眉大眼,都有一口天生整洁洁白的牙齿,带有一部分闪米特人的相貌特征。

  

  埃塞的姑娘小伙子能歌善舞,在一个餐厅的晚宴上,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看着台上的舞蹈表演,据说一晚上会有7种民族舞蹈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行在埃塞俄比亚

  

  在城市里,一种蓝色的可爱的三轮车是埃塞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埃塞人生活习惯慵懒慢节奏,常常看到一排三轮车停在路边,司机师傅围坐在街边咖啡馆里惬意地聊着天。真是让人羡慕。

  

  到了乡野,马车多了起来,埃塞的马车载人、载物都很方便,坐在马车上的是一张张愉快的笑脸。

  看在埃塞俄比亚

  

  在埃塞看动物,虽然没有南非、肯尼亚安排得那么奢华,但是纯朴自然的风味让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比如我们住进的兰嘉诺湖边上的一个度假村,房间内布置简单,只能满足客人最基本的起居,没有网络,也没有电灯。湖中有河马,调皮的服务人员告诉我们,第二天一早河马可能会趴在门口呦。伴着这样的期待,小编安然入梦,梦中推门而出看到了一群河马围在门口……激动中醒来,赶紧穿衣开门,发现一切很安静,河马并没有上岸,可是不远处的湖中,能看得到点点河马的头浮出水面。

  

  关于河马, 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当地人讲大约一年前, 一头河马吃了一种在埃塞合法的毒品兴奋剂植物,太兴奋的河马闯进了一个村落, 忘记了回家的路, 直到人们发现了它, 把它赶回到河边。通常情况下这里的河马很温顺, 没有听说攻击人类的消息。

  听在埃塞俄比亚

  

  在兰嘉诺湖的清晨,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轻快的乐曲:僧帽猴的叫声、河马的叫声、鸟儿的叫声、还有各种说不出来是什么动物的叫声。我们循声找去,5、6只僧帽猴在树上荡来荡去,并不怕人,任由我们咔擦咔擦地拍照。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纯净自然的相处环境,埃塞俄比亚人对声音、对音乐有着随性自然的热爱。马辛柯是一种独弦的弓弦乐器,琴体为菱形的木框,两面蒙以羊皮或者母牛皮,一根粗大的木质琴杆一直插入并穿过琴体,琴弦采用大股马尾,穿过琴码拴在琴体上,琴弓也用一根木棍弯成,弓毛也用马尾。马辛柯的音色柔和,据说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在埃塞俄比亚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埃塞是个陌生和新奇的环境,这里的一切都是有趣的。比如说下图的这个东西,在当地可是一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每天都要使用的呦,猜猜是什么。点击量过千之后,第一个猜对的同学,小编自讨腰包奉上著名的埃塞咖啡一包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