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穿越时空,邂逅数百年前的京郊古村落之美(二)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7 19:15:34

  京郊11个区县中,还有52个保留一定原始风貌、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它们或者依山傍水幽静秀美,或者保存了大量明清古迹,或者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但都有无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它们当中,有的从元代起就为皇宫烧制琉璃,有的曾是明代守卫长城的兵营,还有的留存了多处抗战印记......

  门头沟区古村落

  京西第一红村马栏村

  马栏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是门头沟区成村较早的军户村落。

  

  马栏村始建于金元时期,据明代史书记载,马栏村隶属于顺天府宛平县,为圈放马匹之地,并因此得名“马栏村”。

  

  抗日战争时期,马栏村是平西抗日根据地堡垒村和英雄村、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抗战遗址、遗迹和文物。

  

  马栏村地处太行山余脉,平均海拔600米,村落依山傍水顺山势而建。由于村中历史环境要素大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文化景点,因此整体建筑风貌保存较好,村落格局保存也较为完整。

  

  现存建筑多为建国以后所建,其中明清建筑占比0.3%,民国建筑占比7.4%,建国后到80年代的建筑占比52%。

  密云县古村落

  千年古城潮关村

  潮关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政府以北7公里左右的山中,是古北口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城,村北卧虎山直面北齐长城。

  

  潮河关属于北齐长城的一个关口,据《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潮河关在北齐武平三年称“提携城”,隋唐时叫“提奚城”,元朝改为“潮河关”,明朝万历年间叫“潮河所”,清代至今仍叫“潮河关”。

  

  潮关村由于相对闭塞,至今保持着比较完整的传统风貌。北齐时期修建的城墙现存200多米,其上现有村民种植的作物。

  

  村内现有一座1933年建造的古宅,和2处古院落,大部分建筑已被翻建,但是村内的建筑肌理被保留了下来,是古北口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城。

  目前村内旅游景点有:菩萨庙、瘟神庙、四目神等,来此地的游客多为自驾游游客以及背包客。

  

  平谷区古村落

  颐养民居、道家圣地北吉山村

  北吉山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西北部,远在新石器时期,该地就有人类活动。唐代西山建有房舍,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村落--纸坊。后因丫髻山庙会兴盛远近闻名,改名为丫髻山。康熙称丫髻山为“近畿福地”,乾隆也曾两游丫髻山,每次游山皆吟诗述怀。

  

  这里的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销售干鲜果品等特色农作物。村中拥有经济果林,种植桃、红肖梨、栗子、核桃,其中蟠桃和红肖梨颇为出名。刘家店镇堪称“中国蟠桃第一镇”,蟠桃还运销俄罗斯、新加坡、广东等许多国际国内市场。

  村里还生产传统工艺产品,例如手串、葫芦艺术品都是市场上比较有销路的产品。爱好文玩的朋友们,不妨前来探探宝。

  村内有国家4A级景区丫髻山,还有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遗迹真武庙,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的免费宫观。

  

  另外,碧霞元君祠旧址依旧保留并重建,2001年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当地政府本着“庙会搭台,经济唱戏”的宗旨,恢复了每年农历四月的丫髻庙会,至今已举办庙会25届。每年四月庙会期间,港台香客、国际友人等游客达百余万人次。

  

  房山区古村落

  石碾之乡水峪村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兴于明初,山西移民重要去处,村落保有晋陕窄院风格,体现北方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

  

  村子孕育融合了商旅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花会文化等,构成完整的古村落综合文化体系,是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9个村落之一,也是北京市旅游局命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

  

  水峪村在规划布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村原貌,村子沿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沟岩分布,一条S型的青石古道贯穿全村,村落呈八卦形,西南朝北,依山而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为四进四出的杨家大院、瓮门、娘娘庙等。

  村落中还随处可见古宅、古碾、古商道、古墙、古井、瓮桥、古树、古中幡。最具特色的是128盘石碾,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证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微友分享!

  声明:微信公众号如转载此文,需同时转发下面包含二维码的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另,需在作者处标明→北京旅游手机报(微信ID:beijinglvyoubao)并联系小编,获取授权。

  编辑:王梓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