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济南】古寺寻踪,探秘衔草寺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4 05:43:02

衔草寺 寻踪 衔草寺坐落于崮云湖王庄村南。 该寺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由一位名叫“求那跋摩”的古印度僧人所建造。求那跋摩出身于罽宾国贵霜帝国时期的王室,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指佛教之九都经论),博晓四含(佛典四《阿含经》的略称),诵经百余万言”,时号三藏法师。求那跋摩(“求那跋摩”的意思是“功德铠”)是我国南朝时有名的译经师,刹帝利种姓。 南朝刘宋元嘉元年(424年)应宋文帝之请,渡海来到广州。在始兴(今广东韶关)建立禅堂,宣讲佛法。元嘉八年(431年)抵达宋京建邺(今江苏南京),召对称旨,乃敕住祗洹寺,译经众多。之后,求那跋摩于元嘉十年(433年)前后来到泰山山脉的“人头山”建造了衔草寺。寺庙鼎盛时,此寺建筑遍布山谷。根据幸存的碑刻记载,寺院最后一次重修是在道光年间,寺庙的正殿大概毁于上世纪50年代。历史上衔草寺历经劫难,主要因兵燹、火灾所致,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此寺之所以名为“衔草”,当地百姓代代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由于当时寺庙创建条件极其艰苦,僧人和当地民众们集捡一石、一砖,一点点地把石块搬运上来,就像小鸟衔草筑巢一样,历时百年才得以建成,故以“衔草”为寺院命名。另一种说法:当时的善男信女发心建寺修行时,连鸟儿都衔来草木援助,为纪念瑞鸟相助,寺院建成后便取名“衔草寺”。 衔草寺周围有西归、孔雀、大象、大鹏鸟、巨龙盘旋、卧佛等奇石景观,这就是早在1500年前求那跋摩能在此建寺的原由,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寺院现存最完整的建筑是关帝庙,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无梁殿式建筑,整座建筑保存完好,其风格与四门塔相似。庙中关公像系用当地石材雕刻而成,刀工细腻,风格豪放。乾隆泰山封禅时,也曾数次至此居住,并留下御封的龙碑两块。 寺院的西南方是历代高僧的墓地。现地面仅存“浩公禅师寿塔”一座。根据历史资料考证,与正式将佛教传入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朗公法师(前秦苻坚皇始元年)创建朗公寺和灵岩寺相比,衔草寺只晚了80年左右。它不仅是济南地区较早开创的佛教寺院道场之一,也是济南地区唯一一处由古印度僧人创立的佛教道场。 交通提示:自驾车到崮山镇往南4公里左右到达凤凰村,沿凤凰村主路西行至跨高速公路立交桥,过桥后先往南拐,再沿着西南方向一条小土路一直走到王庄,王庄村南山峪。
END





(文章来源长清旅游)
精选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加载中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