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医疗】重庆有望实行分级诊疗,以后小病不用跑大医院啦!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4 21:02:49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后就将实施分级诊疗啦,那么这个关系到每个人的分级医疗具体将会怎样实施呢?今天先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的好处?

  现在去医院看病绝对是这样的↓

  

  排队排到腿抽筋啊有没有?但实现分级医疗后就好啦,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

  

  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基层首诊

  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首批选择50个病种在基层医疗机构试点首诊制度,适时扩大病种范围。

  

  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

  急性病和慢性病也将进行分区。急危重症患者、儿童疾病可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治疗。

  

  上下联动

  引导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各医院是怎么分工的?

  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含市级医院)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城市三级中医院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中医特色服务。

  二级医院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向上转诊,接收三级医院向下转诊的亚急性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和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一级及以下社会办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慢性病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护理和维持治疗服务。

  

  以后就医顺序是怎样的?

  那么分级医疗后的就医顺序是怎样的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患者首诊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

  

  如果患者病情超出其诊疗能力,则由全科医生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上级专科医生进一步诊疗。

  

  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由上级专科医生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

  

  患者如果需要急诊服务,可以直接前往大医院寻求诊疗服务。

  首批基层首诊试点病种(共50种)

  《意见》中显示重庆首批将推出50个常见病在基层首诊试点,一定要牢记哦!

  慢 性扁桃体炎(非手术)、急性肠炎、小儿支气管炎、阑尾炎(非手术)、慢性胃炎、前列腺增生症(非手术)、腰肌劳损、疱疹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支气管 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胆囊炎、附件炎、骨性关节炎(非手术)、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非手术)、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迁延 期)、盆腔炎、高血压病、锁骨骨折(非手术)、颈椎病、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宫颈炎、淋巴结炎、脑梗塞恢复期、胆结石(非手术)、前列腺炎、脑神经衰 弱、正常分娩、结膜炎、软组织损伤合并轻度感染、急性胃炎、慢性肠炎、牙周脓肿、下尿路感染、营养不良性贫血(轻度)、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非手 术)、上下肢骨折(非手术)、输尿管结石(非手术)、急性乳腺炎、痔疮(非手术)、急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带状疱疹、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

  分级诊疗有什么好处?挂号住院都更便捷

  

  

  家庭医生?这个可以有~

  

  签约服务的对象:最开始是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然后逐渐扩展到普通人群。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拥有家庭医生。

  分级诊疗模式2020年逐步形成

  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试点区县(自治县)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二、三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次达到其住院人次的10%以上。

  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初步建立符合我市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以后看病将更方便啦~希望分级诊疗能够早日实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