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恩阳:还未商业化的红色古镇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6 09:09:24

  恩阳古镇,洗尽铅华

  曾几何时,儿时的歌谣

  在这里演绎着一场又一场

  童真的寓言

  

  

  深蓝色的天空

  诉尽一幕沧桑的心事

  深沉而凝重 细腻而深邃

  

  叶君摄

  

  特色一:老街古道

  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

  四川巴中的恩阳镇现在仍保持着传统的街市格局。记载着历史的82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呈现出古镇独特的生活和传统遗风。

  

  

  

  老场街是恩阳古镇的一大看点。光洁的青石板滋生着苔藓,梁柱门扇斑驳沧桑,显露古镇的辉煌已经成为曾经,但朴实自然的古街,街边倚着门框闲聊的老人,卖豌豆油糕的小摊以及在街道上无忧玩耍的孩童,完美的融合,悠然闲适,如水墨画般充满韵味。

  

  彭从凯摄

  

  

  叶君摄

  青砖灰瓦糅合的青灰是古镇统一的底色,轻轻刷上几笔,暗红是饱经风雨的门廊的色彩,亮出的墨绿是拐角处的万年青和古老墙缝里挤出的几株花草。

  

  

  整个古镇,找不到一扇玻璃窗,清一色的方格木窗棂,糊着窗纸,简洁剔透,全然没有“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的萧杀,只带给人丝丝宁静,透过窗棂,又仿佛感受到了百年前窗内人的点点寂寞。

  

  特色二:红色记忆

  一座露天革命博物馆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西转战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

  

  

  1933年,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先后在恩阳建立了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会、贫农会、少共、少先队、童子团等群众组织和区乡游击队武装力量。

  

  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据说,当时李先念当军政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曾在此设军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所赞颂的红军战士张思德,也曾在恩阳县列宁学校读书。

  

  特色三:风味小吃

  独特浓厚的恩阳特色

  古镇有一特产,叫“提糖麻饼”。据说麻饼在恩阳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其做法有72道工序,道道精细,条件苛刻,选上等的精面、糯米、大麦、红糖、芝麻、麻油、香油等8种天然原料制成,刚出炉的提糖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满月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白芝麻,黄而不焦,皮酥心脆。

  

  

  除了“提糖麻饼”,不得不介绍的还有古镇腊肉。古镇腊肉用柏树枝、陈皮、 甘蔗渣等生成浓烟慢慢熏烘,这样的腊肉味道很特别。因山区气候温凉,大多是土木房子,通风透气,腊肉能长期搁置,而且搁置时间越长,腊肉的味道就越是奇香无比。

  

  

  微微泛黄的墙和交错斑驳的瓦砾

  终究抵不住沧桑岁月的淘洗

  带着尘封的情愫

  层层剥落

  

  

  千里归来 偷偷流水

  流尽了谁的一笺记忆

  与薄如蝉翼的思念

  

  当你放慢脚步和心情,游走在恩阳的每个清晨、午后、夜晚,感受每一次呼吸,每一缕光线,时光如最柔软的心事烙在你的记忆里。一片神秘的土地,一段远古的回忆,此时的恩阳便是一页野性而斑斓的史诗。

  

  

  

  

  自驾路线

  成都-(成巴高速)-恩阳,328公里,约需3小时半,巴中市区可住宿

  ——自驾四川——

  我们一起,重新发现四川之美

  ★ 如何关注?

  长按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点击标题下“自驾四川”

  ★ 如何查阅?

  回复景点所在地的县名,查阅相关景点

  回复300,查阅推荐景点

  回复200,查阅最新内容

  回复100,查阅综合路况

  点击标题下“自驾四川”进入首页,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阅全部内容

  精选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加载中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