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承包了世界上所有的诗情画意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7 11:33:58

与许多国际大都市相比,赫尔辛基不是喧嚣急躁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放缓脚步,沉淀思绪,悠然地游荡在大街小巷,尽情享受慢生活的无穷乐趣。
赫尔辛基的景点相对集中,非常适合漫步浏览和骑着自行车出行。市中心地带集聚着白教堂、红教堂、总统府、参议院广场、海边集市、埃斯普拉纳蒂公园、中心火车站、阿黛浓博物馆、岩石教堂,等等。平心静气,边走边看,积淀了200多年的文化历史底蕴,或许就呈现在公园一角的塑像上、建筑外墙的浮雕中,以及路边捧书阅读的女孩不经意的微笑里。
海边集市的市井画卷

芬兰没有闲置的广场,有广场的地方就有集市。芬兰总统府和赫尔辛基市政府对面的海岸边,就是著名的露天农贸市场,也被称为海边集市。
海边集市人群熙熙攘攘。厨师们各显神通,烹制芬兰传统的小吃;手工艺人们现场制作和售卖自己的作品;摊主们从森林里采来新鲜的蓝莓、草莓、覆盆子,以及自家菜园里的豌豆、土豆、西红柿,热情地招呼着好奇的游人。

不仅是国外游客喜爱徜徉此处,赫尔辛基人自己也喜欢在海边集市逗留。尤其是阳光充沛的夏天,约三五好友,坐在海岸边,晒着太阳,喝着啤酒。波罗的海微风轻抚发梢,成群海鸥漫天飞翔。碧波上,遥看白帆点点,驶向远方;步道边,流浪艺人慢拨琴弦,轻吟低唱。赫尔辛基如同一首婉转的情歌,丝丝缕缕缠绕心头,扯不去,放不下。
中央公园的浪漫风情
海边市场旁的阿曼达喷泉铜像,历经百年风雨,笑意温柔依旧。这个从海上浮现的年轻女孩形象,象征着赫尔辛基和它的诞生。每年五一前夕,赫尔辛基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们庆祝“戴白帽子节”,给阿曼达铜像做全身清洗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传统仪式。获此殊荣的学生代表抓着扫把坐上吊车,周围的水龙喷出冰冷的浴液,恶作剧地向四处的人群喷洒,在给阿曼达铜像戴上白帽子后,许多人会跳进喷泉水池中,蹦跳欢呼,举杯邀饮。

阿曼达铜像遥遥而对的是芬兰民族诗人约翰·路德维格·鲁内贝里雕像,位于埃斯普拉纳蒂公园的中心位置。鲁内贝里创作的诗歌“我们的祖国”是芬兰的国歌。每年诗人的生日,人们都要品尝一种以诗人名字命名的甜点,表达缅怀的情意。
埃斯普拉纳蒂公园是市中心闹中取静的地方。这里的小舞台经常举办各种演出,Marimekko的时装秀、民族舞蹈、爵士音乐会等。流浪艺人们也会在公园表演,兴之所至,听众们会情不自禁,翩翩起舞。
民族音乐的深沉激荡
音乐是城市的灵魂。赫尔辛基人热爱音乐,无论在都市还是乡下小村镇,音乐廻响在人们的生活中。

被誉为芬兰民族英雄的西贝柳斯是古典音乐的代表,他创作的《芬兰颂》 是芬兰的第二国歌,每逢独立日,芬兰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现场都要奏响这首激昂的乐曲。西贝柳斯的音乐中,充满了大自然的元素。白桦与松林,天鹅与野鸭,湖泊与溪流,音乐家以浪漫的情怀勾勒出芬兰的风光,讲述着神秘梦幻的古老传说。在赫尔辛基有座西贝柳斯公园,离群索居,偏安于城市的一隅。音乐家的头部雕塑表情严肃,似乎在思考,又像在倾听。旁边是用600根钢管铸就的管风琴造型,海风吹过时,钢管发出低沉的轰鸣,仿佛奏响音乐家内心的旋律。
赫尔辛基也是现代音乐的汇集地。阳光几乎不落的夏季,赫尔辛基的各类音乐节如火如荼。说唱、雷鬼、朋克、重金属摇滚,震撼你的听觉,燃烧你的血液,彻夜狂欢,不愿离去。
海上堡垒的岁月沧桑

从海边集市搭乘渡船,大约20分钟就能到达芬兰堡,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要塞之一。浪涛阵阵,击穿礁石;炮台寂寂,面朝大海;芳草萋萋,悄然打开一段历史长卷。

1748年,芬兰还是瑞典王国的一部分,炮兵军官奥科斯丁·厄伦斯瓦德受命负责在赫尔辛基附近的海岛上主持修建堡垒。整个芬兰堡的建设直至18世纪末期才完成,在俄瑞战争中充当瑞典的军事要塞。1808年的芬兰战争中,要塞向俄罗斯军队投降,此后的110年中,一直是俄罗斯的海军基地。1991年,作为欧洲军事建筑的典范,芬兰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时光荏苒,硝烟与血腥付与流水一去不返。如今的芬兰堡安静祥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灯塔、潜艇、海关博物馆,以及妙趣横生的古老玩具。唯有“古斯塔夫之剑”岛上的那些大炮炮口仍然向西,提醒人们那段沙皇统治的历史。在要塞主入口的“国王大门”上,设计师奥科斯丁·厄伦斯瓦德的一段箴言格外清晰:后人们,凭你自己的实力站在这里,不要依靠外援。
教堂建筑的独具匠心
从芬兰堡返程的渡船上,能够看到白教堂标志性的穹顶。白教堂是芬兰华人对于赫尔辛基大教堂的昵称,源于其主体建筑外观的颜色。相应的,红教堂则是指乌斯别斯基东正大教堂。

位于市中心参议院广场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由德国建筑师恩格尔设计。它高高矗立于百级石阶之上,希腊式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主体和绿色青铜圆顶的钟楼气势宏伟,是赫尔辛基的地标性建筑。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路德派新教教堂,内部壁画和雕塑精美,气氛神圣肃穆。这里经常承办重要的纪念活动,也是赫尔辛基人钟爱的结婚场所。
走下高高的台阶,从祭坛进入俗世。开阔的参议院广场铺设着古老的石砖,正中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青铜雕像。芬兰人以此感谢其在统治期间为芬兰自治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广场周围的政府办公大楼、赫尔辛基大学主楼和芬兰国家图书馆,也都是建筑师恩格尔的杰作。
距离赫尔辛基大教堂不远处的高地上,乌斯别斯基东正大教堂巍峨雄壮。这座西欧最大的东正教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设计,1868年建成。金色的“洋葱头”穹顶,红色教堂主体,内部壁画色彩华丽,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每年圣诞期间,赫尔辛基市政府在参议院广场举办圣诞集市。圣诞红温暖着冬日的赫尔辛基,教堂的庄重与市井的温情和谐一体。

而由芬兰建筑师迪莫和多摩·索马莱宁兄弟设计的岩石教堂,则是颠覆了人们对于教会高高在上的习惯性认知。岩石教堂就地取材,从岩石中挖掘出教堂主体,内部四壁保留着原始的挖凿痕迹,椭圆形的黄铜穹顶与粗糙的岩壁呼应,充满力量的美感。阳光从穹顶周围的玻璃屋顶漫射下来,神坛沐浴在柔和的光芒中,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另一个极具特色的芬兰式教堂作品座落于坎比购物中心前,全木质的静默礼拜堂。那里不举办祈祷仪式和教会活动,每一个路人都可以自由进入,隔绝尘嚣,放下包袱,默然静坐,澄净心灵。
芬兰设计的简约实用

正如芬兰建筑师在教堂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他们坚定地奉行极简主义和实用主义,亲近大自然,充分挖掘和应用天然素材。这种带着点小小任性的坚持,使得他们的许多作品让人怦然心动。芬兰著名的品牌,如Iittala玻璃器皿,Arabia陶瓷,Marimekko的面料和家居产品,都是这一设计理念的实践典范。
在这个充满民主与开放氛围的社会里,政府鼓励设计新锐们的奇思妙想和创业行为,赫尔辛基市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街区。从坎比购物中心一带到埃斯普拉纳蒂公园附近的街道,一直延伸至红山区,游客们在购物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分享到设计师们的美好创意。那些在店门口贴着圆形设计区黑白标志的店家,都是设计区的成员单位。游客们也可以从赫尔辛基旅游局的服务中心索取设计街区地图,按图索骥。
本文由游谱作者采写
转载请注明版权来源及游谱旅行二维码
——————————————————————————————————
想浏览更多精彩内容和旅行干货?
马上关注游谱旅行微信公众号(ID :lanrenlvyou)或下载游谱旅行APP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