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美食?|?走进桥里,我们一起打麻糍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7 18:28:28
麻糍对于很多人来说,
都是童年记忆里的一个鲜活符号。
记得儿时总和许多同龄孩子一起看打麻糍的日子,
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真正的手工麻糍也渐渐变少!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
麻糍更是一份情怀,一种家乡的香甜。

这是杜大姐做麻糍的第13个年头。初见她时,一脸灿烂的笑容,老远就迎出来然后塞给我一个还带着一点温度的麻糍,她催着我趁热吃。
我本不喜甜食,却因这样的热情自然而然的往嘴里塞,一口下去是芳香软糯的糯米香,而后是一阵散发在口腔每个角落的芝麻香,真不知道如何形容这样丰富的口感,还夹杂记忆里,爷爷塞进我嘴巴那块麻糍的味道。

走进这个小作坊,着实被眼前的情景惊艳到。虽说从外面看是一栋简陋的小房子,但是里面却大有文章。

初见是一个正在烧的通红的大锅炉,源源不断的热量使得糯米、红豆都蒸到了应该有的程度。


红豆和糯米,选择的都是市面上最好的原材料。杜大姐说吃进嘴巴里的东西,得凭良心。就是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是他们夫妻俩十几年的的行为标准。



提前一天泡好的红豆,装进甑子,从早上7点钟开始蒸,蒸到下午5点钟,这样子的红豆做出的红豆馅,不加色素或者其他添加剂,只有纯正的红豆的味道。



糯米要提前两天泡好,泡好后的糯米用高山上最天然的山泉水冲到表面没有淀粉为止,然后装进甑子里,开始蒸。直到最上面一层的糯米都露出透明的颜色,蒸的熟、透、软,浓浓的糯米清香已经弥漫了整个作坊。


一个干净的老石臼,一把磨得光滑的木槌,就是最古老的手艺。把糯米全部倒入石臼里,先用木槌轻轻的敲打,杜大姐的父亲在旁边不停地往糯米饭上泼水,同时将边上的糯米饭拨到中间,等到糯米饭完全粘合时,才开始用力敲打。大木槌“砰”的一下,是时间碾压的痕迹,也是对传统的致敬。




长长的桌子两旁,均匀的站着正在忙活的妇女们。桌子的一头站着一个阿姨专门负责揪出糯米团子,顺势扔到桌子上,两边的阿姨们就负责裹上炒好的玉米黄豆粉,包好馅料,整形好放在桌子上。其实看起来最为普通的人才是最本真的继承者,正因为有这样一部分的人我们才可以寻找到这样的传统美食。

不仅红豆馅是自己家做的,芝麻也是杜大姐自家捣自家炒的。循着芝麻的香味,看到的是一个老人在竹林里捣着芝麻,虽然一头的汗水,可是却是一脸的微笑。竹香,糯米香,红豆香,芝麻香,对他来说这些汇合在一起就是最美好的味道。


杜大姐家的麻糍远近闻名,早早的,就有十里八乡的村民来候着刚做好的麻糍了,更有人千里迢迢赶过来,只是为了尝上一口纯手工的麻糍。

在这个什么都提倡效率的时代,机器食品总是有点冷冰冰的,如果能够吃到一块有着手掌温度,伴随童年记忆的临安麻糍,那该是多美好~
精选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