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名人掌故丨民国南京诗人胡翔冬与江宁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8 16:17:57

  

  

  在江宁青龙山上,民国时期曾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公墓——永安公墓。当时,永安公墓埋葬了很多民国名人,除了周佛海、王建祖、孟心如等人外,著名的南京诗人胡翔冬也安葬在这里。

  现在的南京人对胡翔冬已经不太熟悉,而在民国时期的南京,这位诗人兼名教授不但纵横学界、而且名气遍及南京市井,连老百姓都尊称他为“三太爷”。

  谁人不识胡三怪

  “平生窥贾岛,斗酒自成篇。须断三年月,魂归万里船。哀时心以碎,思子泪空悬。回首江南日,临风倍惘然。”这是我国当代著名词学大师、著名的中国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唐圭璋的一首诗《悼翔冬先生》。

  胡翔冬6岁读书,以“颖悟著称”,20岁“入泮”。后与著名画家胡小石同时进入两江师范学堂学习,师从李瑞清。1908年,胡翔冬到日本留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10年,学成归国,并在两江师范学堂授课。授课期间,胡翔冬“时出玮论。震慑四座。梅庵先生异之。以师行三。遂呼之曰三怪。”也就是说,胡翔冬常常说一些精辟的话,语惊四座,李瑞清(梅庵)看到他才能出众,又排行老三,于是称呼胡翔冬“三怪”。

  

  胡翔冬平常也喜欢以好怪自居,从他的《自怡斋诗》中,能拜读到“好怪信人言”、“无师成好怪”、“莫怕胡生怪”、“师亡愈好怪”等句。而近代著名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卢前,在其《冶城话旧》中说:“翔冬丈以胡三怪之名著于京”,“胡三怪”的称呼,声名鹊起。

  大家叫他“三太爷”

  辛亥革命时,胡翔冬在南京振臂一呼,组织了近千人的“革命自卫军”。徐绍桢率部攻下南京后,胡翔冬任“地方保卫团总办”,负责维持南京的夫子庙、水西门、南门外一带的社会治安。

  

  有意思的是,当时,“革命自卫军”的队员,不以“团长”、“营长”这样的职务称呼胡翔冬,而是称他为“三太爷”。不管胡翔冬走到哪,总会有人喊他“三太爷”,以至于当时的南京人,没有不知道“三太爷”是谁的。他的好友,曾在金陵大学任教并兼教务长、文学院院长的刘乃敬有诗云:“跃马金陵日,衔恩遍万家。至今长干里,谁不识三爷”。“三太爷”的盛名,可见一斑。

  

  人海掉头去,寻僧牛首山

  人海掉头去,寻僧牛首山。酒肠煎石溜,诗胆出天顽。瞰梦众壑瘦,悬吟清磐间。一琴听猿鹤,不忍负之还。这首诗是陈三立在看了胡翔冬在牛首山作的诗《夏夜牛首山中呈散原老人丁巳》后,题赠给胡翔冬的。

  

  牛首山,又名天阙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属于宁镇丘陵西段,主峰海拔242.9米,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曰: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自南朝起,牛首山一带佛教鼎盛,是佛教牛头禅发祥地,有宏觉寺和始建于唐朝的宏觉寺塔。还有观音洞、白乳泉等胜迹。

  

  胡翔冬先生夏天赴牛首山,可以避暑;秋天来牛首山,有时是为了望月,或者看云。那时的牛首山,比较偏僻,游人很少。

  

  胡翔冬常常是卷着被子前往,到了牛首山,足不出户,且不与人说话,一门心事扑在诗词研究上。每到皓月当空,胡翔冬就喜欢带上一瓶酒,登上最高峰。踞坐在悬崖边上,畅饮到天亮。

  师表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谭延闿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邀胡翔冬任职,胡翔冬“谢不就”。不久,经胡小石介绍,胡翔冬到金陵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还未到金陵大学时,胡小石就在学校向学生介绍说:下一学期将有另一位胡先生“专授诗,诗力过我”。学生们听说后,大喜过望。

  

  胡翔冬到了金陵大学,讲授的是杜甫的诗,剖析透彻,解释新颖。“自是私趋胡氏之门而请益者日众。”胡翔冬对来访的学生,从不嫌麻烦,“来必欢迎,问必详答。”他不喜欢来去匆匆的学生,总是要准备一些酒、花生米、豆腐干、青菜等,设馔招待。

  

  于是,有的学生为之暖酒;有的学生为之烧菜;有的学生为之拌花生米、豆腐干等。酒菜上桌,边吃边讲作诗的道理。“酒酣耳熟,谈锋益健,声震屋瓦,学生屏息以听,频频颌首称是而已。”

  

  胡翔冬虚心、负责、诲人不倦。当门人请他讲授韩诗时,他事先考虑了教学方法,虽然主意拿定,但还是不够自信。那时,散原老人住在上海,胡翔冬就乘夜车赴沪,登门拜访。得到散原老人首肯后,立刻返回南京,开始准备。他曾说:“余每授一新课,恒利用暑假作准备,虽汗流浃背,每日必工作四小时方始休息。”

  “不必标榜,标榜无益”

  胡翔冬攻诗有时竟然到忘我的地步。他曾对刘乃敬说过:“昨夜大雪,三更后,万籁俱寂,惟闻雪声簌簌,煞是好听。是时酒热豆腐熟,余且吟且酌,不知东方何时已白,而隔壁垅坊,已开始舂米矣。”胡翔冬治诗精神,令人折服。

  

  胡翔冬除了专攻于诗词外,对鉴赏也有独到之处。他常说:辨识宋朝人的工笔画,要注意用笔粗的地方。辨识八大山人、石涛的画,要注意用笔细的地方。在他的朋友中,也有喜好鉴赏的人,偶有所获,也会请他鉴定。于是,胡翔冬“三太爷”的名号,在南京、上海一带的书画商中,倍受推崇。

  

  1939年夏,金陵大学文学院刊印胡翔冬《自怡斋诗》。胡翔冬平生写诗不多,且轻不示人。当时,门人劝其集刊,他说:“姑待之。”他的原稿有李瑞清和陈三立的题字跋语,门人劝其一并刊出,胡翔冬说:“不必标榜,标榜无益。”一时间闻者绝倒。

  

  葬于永安公墓

  1940年11月9日,胡翔冬因病去世,享年56岁,葬于江宁青龙山永安公墓。他去世后,他的友人卢前、唐圭璋、程千帆、刘成禺、沈祖棻、陈匪石等,纷纷撰写挽联和挽词、挽诗;金陵大学还成立了“征募胡翔冬先生纪念奖学金基金委员会”,发起人有:章柳泉、束天民、刘继宜、胡小石、陈裕光、陈中凡、张大千、余介石、张目寒、商承祚、裘家奎等45人,并于1941年春,设立奖学金。

  

  (原载《南京史志》)

  《自怡斋诗》其中有《蜀柳》一诗,小编今天读来,仍然感叹不已。

  二年老我锦官城,花落花开总莫惊。故叶如颦新叶笑,何人敢道柳无情。

  精选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