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新登千年时光,你只需要一天时间!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9 02:18:21


新登古迹均隐匿于喧嚣市井街巷之中,其中如凿于唐末的古井直至今日仍在使用,而古城墙也与普通百姓生活融于一体。行走在新登镇街头,一不小心就会触摸到千百年前的古物,或许就穿越了时光,直面古人,抚今追昔。
在新登的“活地图”、当地知名学者张宝昌指引下,我们由东往西,从外到内,一一寻找散落全镇的古迹,由此触摸感受新登古镇的千年历史。
千年古城千年建
历史上最早关于新登建城记载的是在唐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主导此次建城的便是杜稜,“吴越步将杜稜领兵镇东安,筑城周2571步,高2丈3尺”以及,“东熙春门、南太平门、西顺成门、北宁海门”四座城门。关于杜稜,这位唐末赫赫有名的一代武将,是新登古建城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此后,经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修缮,明朝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郡守吴睿开溪导流引入城内,接通约5里长的城河,其后再过一百多年后的嘉靖年间,为抵御倭乱,新登加筑了城墙、城门,以及顺着城墙走势,疏通了宽3米的护城河。

湘西廊桥
后世历经多次修缮,但新登古城格局基本奠定于明嘉靖年间较为全面的修缮,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口增多,城市逐渐扩张,城墙城河已失去了分隔城内外的功能,逐渐被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所掩盖。
幸运的是,新登古城墙躲过了数次城市的大拆大建,并未如北京城一样被彻底拆除,保留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其完整程度在高处甚至能看到弯弯绕绕的城墙走势,而贯穿全城的护城河以及复杂的引河系统更是保留完整。

联魅塔
近距离观察新登古城墙,最佳选择是新登中学和老街。
新登中学内有一座小山坡,是一座古代名叫“横山”的荒山,横山脚下便是耸立着的古城墙。从上往下目测,城墙高达五六米,接近于城墙原来的高度。距离城墙数米外,隐藏于建筑工地内的护城河清晰可见。

古城河
老街内残存的古城墙多位于街角处,古老的城墙已于密密麻麻的民居融为一体,不少民房甚至就把牢固的古城墙作为房基。老街内的古城墙,能清晰地看到长条青石块的新旧不一,这是历代数次修缮的结果。
时至今日,今天的新登的城镇规模、人口数量已扩张数倍,面貌也今非昔比,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墙、城河早已失去了军事功能,都成为今天的人民感受新登历史、触摸数百年前生活气息的最佳选择。
千年甘甜古井水
古城新登现存古迹众多,保存年代最久远的当属城内的两口古井,根据张宝昌等最新的研究显示,由唐末杜稜主持开凿,当年他一共开凿了4井,分别位于原城隍庙、孔庙、方家祠堂和彭家街,后二者基本保持原貌,一千多年从未干涸,水质至今清澈甘甜。

方家祠堂原址古井
进入共和北路113号方家祠堂原址。方家作为新登明清时期延续数百年的名门,方家祠堂规模庞大,形制规整,是旧时城内最大的建筑之一。斗转星移,祠堂旧址上布满了杂乱的建筑,已找不到当年威严祠堂的一丝痕迹。只剩下了那口古井,井口方形,现代人用水泥浇筑而成,从外表看,好像与常见的水井并无差异,透过井口望见内里的幽深才能依稀感受到某些古意。
另一口井在数百米之外的彭家街内,当地人称彭家井,也深处一片片民居的缝隙中。彭家井常年甘甜清澈,冬暖夏凉,历朝历代一直是城南居民烧菜做饭洗衣近乎唯一的水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登城4口古井的来历一直是一段公案,无法确切地知道它们由何人开凿、开凿于何时等信息。

古井
直至前些年,张宝昌修纂凌氏等家谱中,惊喜地发现了相关线索,凌氏明朝时期的一位族人曾为杜稜做传,文中写到,杜稜守城新登时,城中极为缺水,为此派人紧急开凿4井,后来成为百姓赖以生活的重要水源。而在杜家族谱在元代的一份记载根据透露的地址、地名等信息中可明确肯定,现在当地人称的彭家井,原名就是“杜家井”,元代时期,杜家搬离后,彭家迁了进来,长此以往,后人就将井改叫成了“彭家井”。
面对隐藏于市井中不被外人所知的仅存的两口井,张宝昌既欣喜又不免担忧,喜的是千年后古井仍保存良好,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出干净清冽的井水,为民所用;忧的是,应该妥善地维护,加以宣传,“从唐代保留至今,绝对是新登人民的幸运和财富”。

百年朗朗读书声
除了古城墙,新登中学还汇聚了新登众多的历史遗迹。
现在的新登中学于1941年建校,其作为学校的历史却可以追溯明代世宗嘉靖年间。
新登中学的原址是文庙,1538年,从城东迁至于此。文庙也是孔庙,既是祭奠孔子场地,也是过去的学堂。今天新登中学篮球场对面建有凉亭的草坡,即是当年孔庙的正殿,而现在的图书馆则是当年的课堂。

如今在校园内,当年文庙遗迹还有石墩和泮池,石墩是孔庙殿中立柱的底座,大如石桌,可见石墩上的当年圆木尺寸之大,也能了解过去政府对于投资学堂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
所谓泮池,是古代学宫形制中的一项,遵循上善若水等理念,也供于学生用来梳洗毛笔。中间立桥将泮池一分为二,使得两旁的泮池形状如龙角,有“莘莘学子寒窗苦读,有朝一日鲤鱼跃龙门”的寓意。
新登中学校园扩建后,“横山”被改建成了学生休闲区,当地政府还在横山上建了碑林,索罗了古代新登保留的诸多碑帖,此外还陈设着石马、石虎、石墩等明代文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物与一代名臣方廉有关,石马、石虎形象栩栩如生,表情哀伤,原立于方廉墓前。新登人称方廉为“方都督”,虽是文官出生,却率兵抵抗倭寇立下赫赫战功,他还主持建设了最早的松江城(即今天的上海城)。
横山内立有一块刻有方廉撰写的“观音庙记”高大石碑,洋洋千字中,记录了方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可以了解这位响当当的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文字 赵向军 摄影 陈恒
富阳旅游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哦! 微信号:fuyanglvyou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