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西山奔跑的野猪,你见过吗?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0 22:07:00
曾经的西山“山猪”,你听说过吗?
在地图上,杭州西南方向一片绿色,那里都是连绵的山脉,原龙坞、周浦、转塘。郁郁葱葱的群山,不仅孕育了繁茂的植物,也哺育着一大批野生动物。其中西山的野猪,可算是上泗地区个头最大、名气也最大的野生动物了,每到秋季,这些地方的山林中便会经常有野猪的身影出没。

西山野猪的习性
上泗地区的山民们喜欢将野猪称为“山猪”。虽然西山野猪与家猪血缘相近,但是体格和性情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野猪的躯体非常健壮,四肢粗短,头部较长,耳小直立,背直不凹,尾巴明显比家猪短小,吻部呈圆锥状突出,顶端为裸露的拱鼻。其犬齿相当发达,特别是雄猪的上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可怕的獠牙状。野猪的体色呈棕褐或灰黑,表皮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盖,这些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样的保暖性,到了炎热的夏天,一部分鬃毛会自行脱掉以降温。比较有趣的是,野猪激动时脖子上的一绺鬃毛会竖立起来,还有它的每个脚爪虽然都有四趾,却仅中间两趾是着地的。

野猪是一种性倩乖戾、叫人捉摸不透的动物,白天通常不出来走动。一般是在早晨和黄昏时分才活动觅食,中午则进入密林中躲避阳光。野猪大多集群活动,一般4—10头一群,而且相当谨慎,活动范围通常固定在8一12平方公里左右,并且只在熟悉的地段活动。野猪喜欢在泥水中洗浴,雄猪还会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把皮肤磨成坚硬的保护层,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
西山野猪曾经危害之江
野猪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头成年的雌性野猪怀孕4个月就能产下一 胎,一胎能生4一 12头小野猪,加上这些年上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山上又没有野猪的天敌,于是野猪越来越多。到了秋冬季节,天气转冷,山上的食物越来越少,野猪不得不下山觅食,频频现身于田间地头危害庄稼。但是野猪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不能随意捕杀。为了控制野猪的活动,避免它们对村民的生产和人身安全产生危害,周浦、转塘等地经常会组织“驱赶野猪”的活动,带上猎狗把野猪往更远的山林里赶。野猪是很敏感的动物,一发觉猎狗,马上就会落荒而逃。

小时候的野猪略萌哦!
到了2000年左右,山上的野猪已频繁出没,并且时常下山危害农家,许多村民的庄稼一夜之间被野猪拱个精光。龙坞派出所了解到情况 后,将分散开来的猎户们重新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有10余人的狩猎队。虽然野猪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但当它繁衍过快,在上泗的西山已成为 一种灾害并破坏生态平衡时,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经县级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可进行适度的猎捕。不过,对野猪的猎捕是有严格规定的,按照浙江省林业厅森林公安规定的狩猎期,捕猎野猪的行动只能在每年的10月20日至11月30日之间进行,猎捕野猪时必须使用 猎枪等合法工具,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气枪、毒药、炸药、吊杠、电捕、地弓、铁夹及其他危害人畜安全的猎捕工具和猎捕装置,禁止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或者使用火攻、烟熏、挖洞、陷阱 等方法猎捕。
和野猪争斗的有趣故事

原龙坞镇的村民狩猎队中有一位名叫陈金星的“打猪 英雄”,人称“老枪”,他16岁就开始狩猎,已有30多年的狩猎经历,曾有300多头野猪死在他的枪下,其中2002年冬到2003年春,他一人就打到了60头野猪,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打到4头。而且,他还赤手空拳与一头120公斤重的野猪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交锋。那天,陈金星带着心爱的猎狗上山,猎狗突然狂叫起来,陈金星定 睛一看,10米开外一头野猪正怒目圆睁盯着自己呢!陈金星习惯性地提起手臂,却发现并没有带枪。就在这一瞬间,野猪以冲刺的速度猛扑过来,陈金星没有逃跑,他一个侧身,顺势给了野猪一掌。由于用力过猛,野 猪连滚带爬,逃向山林里。第二天,陈金星又去找这头野猪,这次他带了 一把30厘米长的刀和5条狗上山。老对手再度碰面,野猪发起飙来,早有准备的陈金星根本不怕,他看准时机双手举刀,刀子直插入野猪脑袋, 野猪当场毙命。像陈金星这样惊险的猎猪经历,上泗地区的许多猎手都曾有过。
野猪肉的滋味
上泗的群山中每年都能打到至少10多头野猪,这些捕猎到的野猪 最终又是如何处置的呢?按照狩猎队的规矩,逮到的野猪一般由猎手平分,其中野猪肚归击中野猪者享用。野猪肉野味浓郁、瘦肉率髙、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仅为家猪的50%,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5倍。但是野猪肉比较难熟,用普通锅煮,即使煮上两三个小时也不一定能烂,所以要放在高压锅里煮,这样只要煮上 10多分钟就可以了。

文字来源:之江历史文化丛书
版权信息
图片来源:网络
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投稿—
请发邮件至:zhijiangtour@163.com
精选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