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墨西哥瓦哈卡北部山区探险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0 23:06:59

  

  

  才刚从美国的大山回来,只在墨西哥城市呆了一周就想念山野的我们到了瓦哈卡的第一个晚上便决定明天到北部山区里去住住,这是有多想念大山啊。感性的冲动一下子战胜了理性,不过在信息如此单薄的情况下,我心里还是很忐忑。从旅馆前台问询下大致确认了乘车路线,后又得知在旅馆不远处就有关于北部山区的旅游咨询中心。那就一于去旅游中心探探路,尽量收集下信息。

  

  隔天一大早起来匆匆吃过早饭,把大包寄存好后便从旅馆出发。拿着地图以及旅馆前台标注的指示,我们开始在大街上搜寻咨询中心。出门时9点多,我们在街头晃荡了快一个小时都没找到。后来在一家咖啡馆里遇到个热心的游客,用熟练的西班牙语向咖啡店前台询问确认那家旅游咨询中心的位置。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正对着那个街口就是了。却是大门紧闭。不光是这一家,这一排的街铺就没有一家是开门的。他耸耸肩说道,墨西哥人都很懒,这个点还没开门很正常。

  可是现在都十点多了呀。

  真是汗颜。

  

  那个游客还帮我们打电话,估计就是当地的114,询问其他的旅游咨询处。结果问到的是在大教堂边上的一家,来时我们也经过的,显然也没有开门。他说他在这一带也游玩了好长时间,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问他。

  我就把地图拿出来,比划着想要去的北部山区。可以确认的是,乘车路线跟旅馆提供的信息一致,至于在山区里怎么游玩的信息他也只是略知一二,给我们的忠告是不要到太偏远的地方,那里的人可能都不懂英语。这点我们心里早就有数。道谢了这位热心的游客后,我们又尝试跑到了大教堂边上,抱着一丝正好碰上这里的旅游中心开门的希望,结果也是一场空。

  

  那,我们直接去吧?我试探着询问四光。

  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于是我们拿着第一天到达时从车站拿的一张简易地图就向北部山区出发了。

  从瓦哈卡市中心出发去四周附近的小镇或者山区很多地方都有从市中心西南部的二等汽车站发出的当地巴士。北部山区也是如此。于是我们按照旅馆指示从公园对面坐标示有去Central的汽车。来的第一辆车上便标有这个标示,我们上车后跟司机确认是否去车站后便上车了。没想到这车去的是一等汽车站方向而跟我们去的二等汽车站是反方向。车上一位好心的乘客主动跟我们搭讪后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错误。司机载了我们几站后把我们放下了,示意我们到对面坐车。

  

  等到了二等汽车站更是一头雾水。来来往往的众多汽车在这里的马路上行驶,除了一个停车场和一个停满的士的门口便没有看到明显的标志。

  这哪里是一个车站啊?!

  我们在这里踱来踱去,也没有一点头绪。后来进去了停满了的士的门口,看似里面有一个售票处,便拿着地图询问。这里的人也不懂英文,给了我一张字条然后指了指门口外面。我拿着字条也摸不着头绪。硬着头皮又进去问。里面的小伙子出来了,领着我到了打的处。我摇着头说不要打的,要坐公共汽车。他这下懂了,领着我往另一个方向走去。在一个不明显的入口往里走大概十米,终于看到了正式的二等汽车站入口。如果不是有人帮忙领进来,这里还真是遍寻不及。

  

  诺大的一个汽车站入口居然这么隐蔽。进站以后,售票窗口零星分布着,只有不多的几个在售票。问了好几个窗口都说没有发往北部山区的车。这时一个老爷爷过来把我们领到了汽车站的另外一面,惊喜地发现这边的一个窗口上贴着北部山区的地图,售票员还能说不错的英文。我们先是买了去往La Neveria的票,此处是北部山区相对开发得比较成熟名声较大的一片山区。可是最近一班发车还有三个小时。2点发车,4点左右到达小镇后还需要徒步一个小时才能到达La Neveria。后来四光发现最近一班发车的是去往更北部的Ixtlan,需时2小时。跟售票员和其他乘客聊了聊当地的情况后改变了主意,决定前往这个之前闻所未闻的地方。

  半小时后,我们便坐上了这辆当地巴士,全车只有我们两个外国游客,其他都是当地人。相对于一等汽车,这种当地人坐的长途巴士要小一些,不过位置也比较舒服,两小时的山路车程只需要35比索,相同时长的一等巴士是这个价格的4倍。

  下午2点出头,我们下了车来到了Ixtlan小镇中心。刚在车上正好利用LP查了下这里的信息,依照指示在广场的一角找到了游客中心。没有想到接待我们的小伙子英文说的相当不错。立马觉得横冲直撞来到这个陌生地方有了依靠。

  

  在哈瓦那北部山区,有各个地区政府支持的生态旅游开发,官方的旅游咨询虽然说不上很完善,但是感觉非常正规,价格也很公道。在开发的山区有木屋,人均约250比索,露营收费每人50比索,也有帐篷提供出租。在露营区还有餐厅可提供食宿,人均消费约50-80比索。这里还有多条一日游的徒步线路,导游价格按照人数和徒步时长不同而收费,基本上每人每天的导游费不超过100元。而如果跟哈瓦那的旅游团过来,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天1200比索。

  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走在街上安静得很,偶尔看到当地人,彼此也会点头微笑打招呼。在小镇转悠了下,主要是采购了点食物。然后就回到了旅游中心,由他们安排了辆皮卡,把我们送到了离镇上约20分钟车程的露营区。

  沿着小路进山,很快我们就进入了森林区。高大的松树林迎面而来,清新透心凉的山风从车窗里吹来。Hi,大山,我们又来咯。每次进山都由心里高兴,不知道是不是脑子里充够氧气后显得身心都额外舒畅,眯着眼睛享受着山里这种宜人的气息,不一会,车子就把我们送到了营地。

  

  一下车,我们就对这个天堂般的露营地喜出望外。众山环绕的一大片绿地中央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湖,涓涓而流的小溪依在山旁,另有三个人工小池子引得山上来的泉水,山脚下还有一个小木屋。还没来得及取下行李,四光就兴奋得从车上奔下来,在营地四周雀跃起来。这可真是依山傍水的一副宝地。

  

  我们跟司机Eric打好招呼,约好明天9点半去爬山看瀑布。他临走时,我们还想问他借个火来点篝火。语言沟通及其匮乏的我们又是一顿手舞足蹈的自创手语再加手机字典,最后我们满以为他说天黑前来帮我们点火。又一次美丽的误会后我们高兴地送走了Eric,看着皮卡车一溜烟地远去的身影时我们压根儿没想到这片宝地成了我们野外求生的第一个实战场地。

  

  我们所在的露营地有点偏远,距离办公室和餐厅约半小时步行路程。在Eric走后不久,我们就把帐篷支好。然后在一边附近周围走下视察下地形,一边等人来给我们生火。快七点了,还没见到个人影。心里想着不太对劲,还是在天黑前到办公室或者餐厅借个火比较靠谱。我跟正陶醉于钓鱼的四光打了声招呼,便抄起手电往办公室方向走去。20分钟后到达第一个餐厅,居然大门紧闭,一点都没有营业的迹象。我继续往前走,连办公室也没有人。沿着小路下去,此处附近还有一个餐厅,我尝试敲了餐厅所有的门,都没有人答应。

  

  天啊,在旅游中心的办事员还煞有其事地给我们介绍这里的餐馆什么吃的都应有尽有呢。

  我们仿佛被遗弃到了一座空城,四周人迹所至之地却了无人烟。正当我准备空手返回时,Eric送我们进山的红色皮卡车落在视野中,它正停在离办公室不远处。我向车子跑去,一边呼喊着hola。走近发现车子里没有人。又是一阵失望。可是车门没锁。也许里面有打火机?我试着打开车头的小匣子,里面果然有一盒火柴。先借来用一下吧。我自言自语道。真是谢天谢地啊!正当我高兴地当儿打开火柴盒时,发现里面只剩下一根火柴了。

  当我揣着唯一一根火柴回到营地时,天色开始变暗。四光正蹲在地上,拿石头使劲地钻木取火。可是钻了半天一点火星都没有。我拿出火柴盒时,他一脸释然,都不相信我居然真找到了。"但只有一根。"说出这话时,四光以为我开玩笑呢。

  

  这一根火柴就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四光慎重地把火柴根从盒子里端出来,旁边准备好了之前在山旁小路上捡的松木条已经被削好成细木片。咔嚓,第一下火柴划过盒子,小火柴就断了。我紧张的憋着气都没敢呼出来。咔嚓第二下,火星儿出来了,赶紧把松木条点上,火苗蹿地上来了。松木里含有大量的燃油成分,很好点着。可是松木只有一条,不能一下子都用完了。就用附近捡来的一些木条搭起了木架子。这些木条都有点潮湿,火苗不容易燃烧起来。此时的火势非常弱,一下子又要消下去,随时都会灭掉。四光在边上护着星星火苗,我去附近继续收集了一大袋干枯的松针叶当助燃料。有了松针叶,这点火基本就保住了。慢慢地,篝火熊熊地燃烧起来。我们悬着的心也踏实了,今晚的晚饭终于有着落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刚把烧水的锅端上篝火,居然就下起了雨。四光负责看好火,我赶紧跑去帐篷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转移到小木屋的屋檐下,这样来回跑了三四趟,终于在大雨瓢泼之前把所有东西都安放到了屋檐底下。我俩在屋檐下遥望着那堆黑暗中的唯一光亮--那几经辛苦才点燃起来的篝火在雨中还在顽强地挣扎着,努力地燃烧着。火,承载着对生命的兴亡和存活的希望。它在黑暗里带来光明,在寒冷中送来温暖。在物质极其匮乏,现代文明的电力不所及的荒山野岭中,我们感受到了原始的生存欲望,领会到了最接近生命本质的火之源之于生命的意义。

  

  雨势变小了,我们跑到篝火旁,发现水已经烧开了。在小木屋屋檐下铺好地席,泡上两碗方便面,就着买的金枪鱼罐头。偎依在屋檐下,在寂静的山谷里听着溪流和雨声,有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捧在手心,热汤一口便暖遍全身。在物质条件非常有限的山野里,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雨水已经把帐篷打湿了,今晚是不可能回到帐篷里睡了。幸好这里的小木屋门锁能从外面轻易打开。屋子里除了堆放了一些饲料和杂物外,还有一个废弃的帐篷,铺在地上正好可以当地垫。随身带的羽绒睡袋在室内也够保暖了。简单洗漱过后,我们便躺下了,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已经八点钟了。简单吃了点面包牛奶当早饭,我们寻着一条小路到了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非常大,目测有十几米高,洞里地下是个小水潭,水清澈见底,里面有不少虹鳟鱼。这种虹鳟鱼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可见这里的生态环境之优越。

  

  九点半,之前约好的导游来到了营地找我们,今天要向北边徒步到瀑布,来回约5小时。个子矮小的Louis是个腼腆的墨西哥小伙子,看起来不超过20岁,会说一点英文,但大多时候沟通还是常常觉得辞不达意。在这片山区徒步,请一个导游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在岔路众多的山上很容易迷路。

  可没想到我们跟着导游也居然迷路了。半路返回到营地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Louis为着带着我们走错路也深觉歉意,后来安排了皮卡车把我们送到了瀑布附近,徒步了半小时后到达了瀑布。雨季未至的瀑布此时不过是一小串水流,要观看宽至五六米的大瀑布只能等到7月中下旬了。回程Louis带着我们一路抄横切山腰的小路,陡峭的下山路一路赶往回到Ixtlan镇上。这一天下来,走了7个小时。真是走断了腿。

  

  从Ixtlan返回Oaxaca,可以在广场附近的的士中心与其他乘客拼的,改造成五人座(不含司机)的的士专门接送往返于小镇和Oaxaca北郊,满车就走,每人收费45比索,约30分钟。我们到时刚好凑够了五人,上车走人,下车点能坐到市区的小巴士,6比索,到达Ado一等汽车站,从这儿到入住的旅馆就只需要几分钟步行路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