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诸葛亮】男神之妻,其貌不扬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2 17:08:40
三国史事和《三国演义》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形成多姿多彩的三国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理想、道德和审美情趣等。
时至今日,围绕着蜀汉人物及其史迹的诸多细节,依旧让人兴致盎然,也有不解或好奇。
本版块将连续刊出《走进武侯祠100问》系列文章,解惑释疑。
文|崔兴灿
看到诸葛亮祖孙三代济济一堂,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妻子是谁,是个美女吗?
诸葛亮出身于山东琅琊一个世族之家。史书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如此青年才俊,仪表堂堂,身高相当于今天的1米92,堪称“高大帅”。
而且,诸葛亮才智超群,并“自比管仲、乐毅”,胸怀期待辅明君平乱世的大志。他的才学志向甚得荆州大名士庞德公和司马徽的称赞,于是便有了“卧龙”的美名。
卧龙诸葛的才学美誉吸引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注意,他仰慕赞赏诸葛亮的美名,想招为婿。于是登门造访,三言两语就搞定了这位众多大家闺秀倾慕的男神。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记载,当时黄承彦说了四句话就让诸葛亮点头应允了。哪四句?“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翻译成白话就是:听闻先生在挑媳妇,我有个丑女儿,头发黄一点皮肤黑一点,但才华可以说配得上您啊。

黄承彦向孔明推介女儿(陈荣绘)
细看这段招婚词,不难发现,当年的诸葛亮这位男神选择面很大,用的是“择妇”一词。但黄老先生却大胆地给自家丑女说媒,还专门说到了丑的细节,既料定了孔明不以外表作为选择的条件,也对女儿的才华有相当的自信。其实,按今天的审美来看,黄氏小女不但不丑还很潮。头发不用染就天然黄,皮肤还是健康的“小麦色”。不过这些都在其次,关键是“才堪相配”,就这一句足以说服诸葛亮定下自己的终身伴侣。婚事一成,邻里大惑不解,搞不懂,纷纷笑传:“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一表人才的诸葛亮,其妻不是人们想象的美女,而是个所谓的“丑女”。关于诸葛亮的妻子,民间叫黄玉英,文献资料和戏剧都特别提到她的才华。宋代范成大的书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在隆中时常有学友来拜访,每次吩咐夫人磨面待客,她总是顷刻间便将面做好了。诸葛亮惊其神速,一次便到后厨去打探究竟,见有数个木人在斫麦,运磨如飞。诸葛亮顿被折服,于是拜妻为师求教。据说,诸葛亮北伐时创造出木牛流马,就是应用的这一技术。另外,京剧中也有一出戏叫《诸葛亮招亲》,讲黄承彦赏识诸葛亮才识俊迈,以女相许;诸葛亮亦闻玉英博学多才,二人遂为佳偶的故事。
诸葛亮之妻聪明贤惠,持家有方,这从诸葛子孙的成才、桑园的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证实。她的小“丑”难掩大慧,按现在的话讲,内在美心灵美才是生命力。诸葛亮不仅智慧超群,就连审美观都超人一等。
小贴士:
在我国封建社会,郎才女貌被视为美满联姻的一个标准。诸葛亮一反传统,以“才堪相配”娶妻,得到一位贤内助。一代贤相诸葛亮,在婚姻和家庭上的价值取向也是值得赞美的。
图书推介
历时半载,由知名三国文化学者谭良啸、方北辰主编,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众多工作人员参与创作的两册三国主题读物《走进成都武侯祠100问》及《三国故事真与假100例》,正式于2015年7月出版发行。两部图书,分别通过100篇精彩小文,配以馆藏明清版画、名家原创插画、三国遗迹美图,以飨广大三国爱好者。

《走进武侯祠100问》
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庙,成都武侯祠是晋唐以降百姓追思诸葛亮和蜀汉英雄的胜迹,以诸葛亮与刘备君臣合祀为特色而盛名远扬。走进成都武侯祠,倘佯其间,一个个疑问涌入脑海:武侯祠大门上挂的为什么是“汉昭烈庙”匾额?文臣武将为什么是28位?孔明殿为什么称“静远堂”?为什么刘备墓封土堆为什么这么小?……
本书的十几名作者,多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讲解员和行政工作人员,他们单纯地热爱着这座自己工作多年,甚至十数年的祠堂,与它共同经历春夏更替,草长叶落。因为这份热爱,这些经历,武侯祠的一点一滴早已变成最熟悉的记忆。现在,他们为大家筛选出游观武侯祠时“点击率”最高的100个疑问,逐一解答。

成都武侯祠
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微信号:cdwuhouci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