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往】开埠通商,老天津与九租界的那点儿往事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3 22:06:09

  1860年开始,天津开埠通商,各国列强争先恐后地抢占地盘,强划租界。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等9国先后在天津强设了近15平方公里的租界地,相当于天津旧城的8倍。一时间使天津成为近代殖民政治、经济、文化的聚合地。

  

  1914年出生于天津的美国人约翰·赫西,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生长在一个多么奇怪的城市!用三四个铜板,我就能坐着黄包车从我在英格兰的家到意大利、德国、日本或者比利时········

  今天小津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这个奇怪的城市,当时开埠通商后天津的各租界是如何划分以及各租界发展的那点事儿~

  一、英租界

  ◎记忆地标:泰安道解放北园/泰安道五大院

  

  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远景是利顺德大饭店

  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开辟,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1870年,英租界建成了第一条马路——从老海关大楼到利顺德饭店的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一段),这也是天津各国租界中修筑的第一条路。

  1895年,英租界当局以租界不敷应用为理由,先后三次扩张,使得租界总面积达到六千余亩。租界内建成了成排的高楼大厦、密集的道路交通网,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租界居住。

  二、法租界

  ◎记忆地标:承德道

  

  (法租界克雷孟梭广场)

  就在英租界划定不久,法国使馆参赞克士可士吉也匆忙赶到天津,实地履勘了法租界的界址。1861年划定了法租界。法租界之东、北两条边界均临海河,西至海大道(今大沽北路)以东巴黎路(今吉林路)附近,东南接英租界,面积约360亩。

  19世纪后期,法租界当局通过越界筑路等方式向西南扩展。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法国乘机侵占的土地,这样一来,法租界的面积达2360余亩。

  三、美租界

  ◎记忆地标:九江路美国兵营旧址

  

  (天津的美国兵营)

  天津美租界,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租界,并没有进行过开发建设。1860年,英法两国在天津划定租界,美国人看在眼里,也想在天津设置专管租界,并派驻领事。

  美租界东临海河,西至法租界海大道(今大沽路),北端靠英租界博目哩道(今彰德道),南端是英租界克森士道(今开封道),共计131亩。然而,几乎在天津美租界确定的同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根本无暇顾及租界事务,开发计划搁浅了。

  1902年,天津海关道也贴出布告,宣布“美租界归英当局管理”。自此,美租界从天津正式消失了。

  四、意租界

  ◎记忆地标:意大利风情区

  

  (马可·波罗广场、回力球场)

  1902年6月《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意租借:南临海河,北到紧邻津山铁路的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与天津法租界和日租界隔海河相望、占地771亩。

  意大利租界最初并没有多少意大利人居住,大约过了十几年,意大利首任驻天津领事文森佐·菲莱蒂上尉到任后,对意租界展开全面建设。他借鉴意大利小镇的模式,以马可·波罗广场和但丁广场为中心,建设了大量地中海风格的洋楼住宅,放眼望去,满是圆拱和廊柱,以及高低错落的角亭。这里也是意大利本国以外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意大利风格建筑群。

  五、德租界

  ◎记忆地标:解放南园

  

  (德租界威廉街)

  开辟于1896年的天津德租界位于英租界以南,占地4055亩,是面积仅次于英租界和俄租界的天津第三大租界。德租界的土地,除了一部分保留用于修建道路之外,其余所有权均被德国政府转让给德国租界公司。

  解放南路当年叫做“威廉街”,是以德国皇帝的名字命名的。德国的领事馆、工部局、洋行、报馆、俱乐部、电影院、医院、学校都集中在这条路上。德租界区标志性的大楼就是豪华浪漫的娱乐场所:康科迪亚俱乐部内部设有餐厅、酒吧、台球室、纸牌室、图书室、剧场、保龄球场,是德国人在天津的政治、社交、娱乐中心。如今这里是天津政协俱乐部。

  六、俄租界

  ◎记忆地标:十一经路俄国领事馆/华俄道胜银行天津分行

  

  (俄国公园内精致的东正教堂)

  1900年,俄军就势占领了包括老龙头火车站在内的海河东侧大片土地,强迫清政府割让天津俄租界。但俄租界的划定却招致英国的干涉,最后俄国人无奈做出让步,同意将俄租界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区位于海河北岸,今河北区五经路至二经路一带,毗邻意大利租界;东区从海河转弯处开始,直至今十五经路一带,东西两部分共计5474亩。

  俄租界当局在位于海河东岸的领事路建成了紧靠海河的租界公园——俄国公园,园内种植数百棵杨树,挖掘深水池塘,修建了凉亭、花坛、马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纪念碑和漂亮精致的东正教堂。

  七、日租界

  ◎记忆地标:鞍山道静园/旭街/武德殿

  

  (日租界全景)

  划定于1898年的天津日租界,是近代中国五个日租界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东临海河,东南沿秋山道(今锦州道)与法租界相连,南抵墙子河(今南京路),西至老城厢南门外大街,北起东南角闸口沿旭街(今和平路西段)到福岛街(今多伦道)。

  1903年,日租界正式开始进行浩大的填筑沼泽工程,数年后,一片日式风格的街区拔地而起。最为繁华的地段是旭街,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街道两侧中外店铺商场鳞次栉比,被日本人称为“天津的银座”。还有寿街、宫岛街等繁华区域。

  八、奥地利租界

  ◎记忆地标:奥匈帝国领事馆/袁世凯旧居/冯家大院

  

  (奥匈帝国领事馆)

  天津奥租界仅存在了十四年,是天津九国租界中最短命的一个。1902年12月,奥匈帝国继其他列强后也在天津开辟了租界。奥租界总面积1030亩,西面濒临海河、与天津旧城隔东浮桥相望;东面到京山铁路;北面是海河的支流金钟河,靠近望海楼教堂;东南方与意租界相邻。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轴心国宣战后,中国军警进驻奥租界,奥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第二区,但一些房产的产权仍归奥国所有。奥租界尤其是面对海河的这一区域,据说风水极佳,贵不可言。也许正因为风水好,不少民国达官显贵均在此建起私宅。

  九、比利时租界

  ◎记忆地标:华比银行

  

  (比利时领事馆)

  1900年年底,比利时占领海河东岸俄国占领区东侧长一公里的地段为租界。划定俄租界以东,海河与大直沽村之间,面积为740亩。

  比租界地处偏远,开发力度又很小,所以比利时领事把领事馆设在位于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南段)上的大楼与华比银行共用。这幢三层大楼建于1921年,是一幢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由于领事馆都没建在比租界,在天津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比利时商人自然也不愿意到偏僻荒芜的比租界落户,比租界收入极为有限,因此开发程度也较其他租界逊色很多

  ★整理|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