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沈阳美食?||?这些火了20年的沈阳胡同美食,它们还在,你还吃吗?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6 00:06:07

  

  ——虽然最近沈阳的辣火锅、芝士排骨等美食,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沈阳人最怀念的应该还是这20种胡同美食,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忆一下。

  宋家馄饨

  

  宋家馄饨最早在和平区八一公园南门曾经极其红火,几十个人排长队只为吃一碗馄饨,饭店够风光了。宋家馄饨品种少而精,鱼肉馅、海鲜馅味道独特,馄饨都是现包现煮的。现在宋家馄饨在大南街另有分店了。

  人均:8元

  朝鲜烤牛肉、打糕

  

  烤牛肉: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于桌心,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蘸调料后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打糕: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状,中间夹豆沙馅,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

  人均:45元

  张久礼烧鸡

  

  

  张久礼老人,原籍山东莱州。年少时家境贫寒,吃百家饭长大。十六岁那年,只身来到青岛,跟人学徒。凭借那股韧劲和细心,早早地就练就了一套制作烧鸡的本事。

  后来,随着大批人流闯关东,在辽宁沈阳安了家,并找到了工作。1982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过花甲之年的张久礼老人坐不住了。天生要强的他,为了让家人日子过得更好些,就重新操起年轻时的行当——加工烧鸡。

  刚起步时,张久礼老人只能带着老家的几名亲属在一块废弃的空地上,搭建起三间简易房,就这样一个临时的小作坊就诞生了。虽然是小作坊,但张久礼老人却丝毫也不放松对每一道工序的管理。

  从活鸡到成品鸡,严格按照七道工序逐一实施。配料足、鸡煮得烂、香味直透鸡骨。从烧鸡的外形看,鸡色金黄,鸡身完整美观,肉烂而形不散。

  人均:26元

  大舞台油炸糕、麻花

  

  大舞台麻花原称“张麻花”,是1926年张兴德在台安县黄沙坨子村创始的。1941年张兴德带领全家来到辽宁沈阳,在小东门里开了个麻花作坊。不久其子张含余主持营业,1948年迁到大舞台剧场附近,因其麻花别有风味,久而久之大家就称其为大舞台麻花了。

  

  与大舞台麻花齐名的便是大舞台油炸糕。它是由赵殿峰弟兄三人于1945年创制,外酥里软、色正甜香,是深受顾客欢迎的一种名牌风味食品,因其在大舞台附近出售而得名。

  人均:5元

  辽宁沈阳小土豆

  

  小土豆是东北地区的一种特产,它的个头比一般土豆小得多,而土豆的清香和营养价值却比大土豆高得多。

  沈阳小土豆收集民间烹调小土豆技术,去粗取精,细心琢磨,用多种药材自行研究配制出了炖小土豆汁,并加进酱油、五花肉、香菜等进行炖制。“小土豆”这道菜既有东北大碗菜的特色,口感又绝对鲜美于东北大碗菜。

  人均:50元

  鸡味抻面

  

  在辽宁沈阳,有三家鸡味抻面店名头最响亮:民宜家、老四季、许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铁西区和沈河区分别出现了许家鸡味抻面和老四季抻面馆。这两家面馆都以鸡架和抻面为主要经营品种。面馆一面世,便受到各自的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之后,两家面馆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当时给人的感觉是:点碗面条配点卤菜就能很好地吃一顿饭。面条油水大,一碗面就能吃的饱饱的。而鸡架、老汤干豆腐味道非常大众,也非常地入味,再来瓶啤酒,非常惬意。

  人均:12元

  铁板鸡架

  

  铁板鸡架是沈阳的特色小吃,鸡架就是去掉鸡肉的鸡骨架,将洗干净的鸡架用盐等调料腌好,放在两个大铁板之间一夹吱啦吱啦一响,香味扑鼻,将鸡骨头都炸香后放入孜盐、辣椒,就可以吃了。在夏天,许多东北大汉,一个鸡架一瓶雪花啤酒就是一顿饭了。

  人均:6元

  鸡骨棒

  

  小时候校门口最常见的小吃,每到放学,学校门口就有很多卖鸡骨棒的,当时才1毛钱一根,应该就是剃了肉的鸡翅根,用高压锅炖熟,吃的时候把鸡骨棒放在塑料口袋里,用小刷子往鸡骨棒上面抹酱,再往鸡骨棒上撒孜然、辣椒面和芝麻啥的,酱是用保温瓶装的,吃的时候鸡骨棒还热乎呢,超好吃。

  人均:5元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