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印度洋上的明珠(二)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6 00:08:08
尼甘布鱼市 Niganbu fish
尼甘布是斯里兰卡的一个海滨小镇,由于距科伦坡很近,再加上独特的海滨风光,许多游客把这里作为斯里兰卡旅行的第一站。我们也不例外,对著名的尼甘布鱼市游历了一番,颇有感受。



一大清早,我们便出发奔向渔港。听当地人讲,尼甘布原先只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也是有名的“小罗马”,在那里有不少教堂。尼甘布鱼市在斯里兰卡也很有名气,它还是著名旅游图书《孤单星球》推荐的景点之一。







我们来到这里一下车就能闻到一股鱼腥味,抬眼望去,长长的海滩上到处都是堆成长方形的鱼阵,远处的渔民把打捞上来的鱼整理好之后,一部分直接在海边晒干,一部分就拿去鱼市贩卖。渔港岸边还有渔夫在晒网,旁边就是露天的晒鱼场,鱼市交易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无数只乌鸦“呱呱”地叫着,盘旋在海边,时不时飞下来啄食渔夫晾晒的鱼干或被丢弃的小鱼。
在鱼市中穿行,各家摊贩热情地向我们推销金枪鱼和螃蟹,价钱惊人的便宜。一兜螃蟹只要300卢比(约合人民币13.5元),大约12只螃蟹,每只七八两的样子。按常理讲。鱼市上出售讲究的是鲜活,但当地人似乎不管这一套,所有的鱼都是切成了一块一块的鱼肉来出售,即使还是完整的鱼,也是直接放在货架上。游览中,一次次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拍摄渔民和他们的鱼,渔民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大象孤儿院 Elephant Orphanage
在斯里兰卡,以大象为图腾的古老传统深深根植于当地文化中,憨态可掬的大象图案随处可见。目前世界上存在两所大象孤儿院,分别在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这所特别的孤儿院由野生动物局于1975年建立,主要收养那些在丛林中无家可归、在陷阱中受重伤、脱离群体迷路以及因战火负伤或患病的幼象。孤儿院成立40年来,共收养了近百头大象,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大象孤儿院坐落在斯里兰卡中部的山岭Kegalle 镇附近,现已成为一个保护区和动物爱好者教育中心,同时也成为斯里兰卡最富盛名的旅游景点。
虽然这里被称之为“大象孤儿院”,但园內的大象可是过得十分愜意欢乐,而且均受到精心的照顾。为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大象孤儿院还会有大象的节目表演,以吸引游客募捐。
大象孤儿院被大片的椰子林和绿植覆盖,园区北部还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让大象们在其中自由而惬意的生活。





斯里兰卡大象是全球大象家族中较为独特的分支,它们没有非洲大象块头大,而且耳朵尤其小,成年后的大象,耳朵、脸庞和鼻梁的皮肤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粉红色斑。
游客可以在园区内近距离接触大象,早上10点及下午2点的集体出浴是大象每天最重要的事,河里也是它们玩乐的最佳场所。大象们会调皮地用鼻子做拥抱状,还会一边洗澡,一边用长鼻相互喷水嬉闹。游客还可以自由地给大象喂食,观看成群结队的大象狂奔到河边洗澡嬉戏的场景。在动物管理员的细心照料下,它们每天按时睡觉、进食、散步、游戏、游泳,过得优哉游哉!
据当地人介绍,小小一只胎毛还没褪完的大象,一天可以吃上约200公斤的植物!而当地一家造纸公司更是“就地取材”——将象粪变废为宝,加工处理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纸张。虽是由大象的粪便制成,但纸张却一点臭味都没有,相反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游客来此也都会买一些由象粪制作的精美笔记本作为留念,十分具有纪念价值。
婆罗纳努瓦古城 The Ruins of Royal Palace
在去往婆罗纳努瓦古城的一路上,与我们同行的是这里最常见的鸟儿——白鹭,田间、路边到处都是。接近目的地时,道两旁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池塘,这便是11~13世纪修建的水库,从人工湖的规模上不难想象这里曾经的兴旺与辉煌。



婆罗纳努瓦古城是斯里兰卡的第二大古都,又称东古城,鼎盛于中世纪,这里有很多建筑物都是佛教艺术的精华,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东古城位于斯里兰卡中北部著名的文化金三角的东顶点,11世纪到13世纪中期,僧加罗王朝曾建都于此,现存的名胜古迹大部分建于帕拉克拉马巴胡大帝和尼桑卡马拉当政期间。这里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游览其中,虽然东古城遗址已经断壁残垣,但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这一切透露出一种别样的沧桑。遗址多为砖石结构,大多早已风化,只能从残存的遗迹中去体味些许当年大帝王宫的气势。
行走在婆罗纳努瓦的废墟中,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回到了柬埔寨的吴哥,又好像在土耳其的埃菲斯。这些建筑和雕塑似乎在讲述一千年前的古兰卡人如何在两百年间造就一座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城市,昔日的辉煌却早已在叹息中烟消云散,化作尘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作者:吴乾隆先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