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来常熟】西横板桥支弄7号:程宅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7 01:06:42

西横板桥近东门大街一侧,有一座依旧挺拔苍劲的老式洋房,它记载着常熟最近80年的历史,它的主人叫程老元——解放前常熟城里最有名气的大地主,人称“吃光地主”。 程家的祖先靠做布料生意发家,是“红顶商人”,即出钱捐个官做,这官只有名分, 并无实权。跟许多有钱人家一 样,程家人气并不兴旺,几代单传,到程老元父亲一代,生意也日见衰落,程家于是将家财大多转成不动产,计有“市房”(仅供出租之用)二、三十处,常熟之外,还有上海、 苏州、无锡等地,良田3000余亩,多在莫城一带,散于全国各地的浮产也悉数转来常熟老宅。程家自住的宅院很大,从东门大街南侧,西横板桥西侧,直至东殿巷,原金属工艺 厂旧址,都是他家的宅基地, 这座洋房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虽然,它的确是最令当时人瞩目的一幢。关于这幢楼, 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

由于程家几代单传(大地主家庭,大多单传,不然,经多次分家,“家业”很难再大起来),程老元更是个“遗腹子”,且五岁不到又死了娘, 从小由祖母抚养大,祖母也在他20岁前时去世,因此,程老元并不确知自己到底继承了多少财产,他只知道,诺大一份 家产,这一辈子无论他怎么花,都不可能花完。有一年端阳节,程家要给几十个佣工发 “手巾封袋”(即今日所谓“红包”),于是去老屋阁楼上的箱笼里取布料,程老元未出嫁的姐姐和他妻子打开了其中两只箱笼,待抽出表面那层布后,露出来的竟全是黄灿灿、白花花的金元宝、银元宝,姑嫂俩遂相约对程老元“保密”——这位贵公子毕生除了花钱,什么正事都不会也不曾做过。他自己花倒也罢了,但他身边的“朋友”实在太多! 可是,要女人“保密”毕竟不容易,妻子倒是忍住了没说,姐姐没忍住,“阿哥啊, 阁楼上还有十几箱元宝呢!” 程老元连夜驱车上海,找了一家英国洋行,签下建房合同,不久后,这座常熟城里最新式最气派的洋房矗立在程家老宅的最北侧。程老元仍然健在的女儿程佩玲女士当着我的面,确认了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她还说,“其实,我们还是住在老宅里,这栋楼只在夏天避暑时才用。不过,它的设计,装璜, 建筑结构、材料等绝对一流, 其中,厨房、浴室、卫生间, 一应俱全,为有自来水供应, 英国人还专门建了一座水塔”。 房子建在程女士出生之 前,她也不知道到底建于哪一年,她隐隐记得儿时曾见过房契、房屋平面图、管道线路图 等,她还确认,有些地砖、墙砖、屋瓦上应当刻有建房年月。

这房子实在太招摇了, 1937年,日本人在常熟扔下的第一颗炸弹,正冲着貌似政府机关的洋房来,可是,它炸偏了!炸中了程家老宅!炸死了程家五位佣工(这个细节,今天的常熟,还有许多活着的人可以作证)!另有许多炸弹, 落在了旁边的塔前小学! 其时,程老元先已携家眷及许多箱笼细软,逃难去了。 由于担心家人的安全问题,程老元将所有细软悉数寄存于宜兴龙池山寺院里。程老元最终没有取回这笔财产,他的妻子为此病倒,几乎死去。程家在这次事故中,损失了近一半家产。待程老元回家时,这幢洋房已被日军“征用”,日本投降后,这里又做过“国军”的医院。1949年仲春,解放军进城,这套洋房也被征用了,组织指挥淞沪战役的粟裕将军入住其间。程女士说,“同样是征用,但解放军从不骚扰我们的生活,像粟裕这样的高级军官,他也只是在楼道口和房门前设两个警卫,我家宅院的大门口和北侧的柴房处,无人站岗,谁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处。 有老人称,元爷挥霍掉的家产中,有一半是用来“施 舍”的。从程老元接手家产开始,直至解放,每年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老县场前“施 粥”,是他必做的功课;北门外筑路(即今之北门大街)时,清扫野坟,雇人“捉 骨”,移葬维摩,建“程氏公墓”,是他一家所为;常熟建“集善医院”(即今之中医院),程老元捐献15年土地使用权,并捐外科全套设备; 至于“施棺材”、“施寒衣”、“施药”等等,不胜枚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程家的所有房产统 统由政府“经租”,这座洋房遂经由房管所安排其他人家入住。至此,洋房与程家割断了最后的联系。今天,还有总共四户人家住在里边,经过住家的多次“装修”,昔日的豪华已经不再,它的四周也被各种“现代建筑”包围,最近的一幢建于1985年的五层楼,离它仅8、90公分。 76岁,元爷弥留之际, 向赶来的子女不无遗憾地说 道,“我接下祖上万贯家产, 却不能留给你们分毫”,可是,他又有点自得地说,“但我留给你们的是德,是行善之德,愿你们在新社会做个好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