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毛泽东来济南25次,都办了什么事?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8 05:04:21
今天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 ,建国后毛泽东喜欢经常地到全国各地去走走去看看。他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在北京待久了,脑子里就空了,只要一出北京,脑子里就有东西了。自1952年至1970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毛主席曾20多次来到济南,他在济南都办了哪些事?

195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在济南珍珠泉礼堂作报告 毛主席的第一次休假 时间:1952年10月26日下午5点左右。
地点:济南西郊火车站。
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和山东省公安厅厅长李士英正焦急地在站台上走来走去,他们不时地向火车来的方向眺望着。许世友皱着眉头问身边的李士英,“你接罗瑞卿的电话,说是有位中央的负责同志要来济南,你说,这到底是谁呢?”
“不好说”,李士英摇摇头回答道。“不过罗部长吩咐说,让我们准备硬板床或棕床,并交待,住处附近若有部队的话,早晨不要吹号。能让罗部长亲自陪同,我估计这位中央负责同志的级别肯定不会太低。说不定是毛主席。”
这一周的休假,是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的第一次休假。 四里山改名英雄山

1952年10月26日下午6时许,一辆黑色的“雪弗莱”轿车,缓缓驶进位于经三纬七路附近的山东省政府交际处(现济南饭店)。
毛主席问:“世友同志,黄祖炎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在南郊的四里山(今英雄山)。”许世友回答。“我要先去祖炎的墓地看望一下。”毛主席神情严肃地说。
毛主席每到一处地方,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要看一看当地的地方史志,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这次也不例外。临休息前,毛主席就叫李银桥去借《历城县志》,李银桥找来负责接待的曲溪,让曲溪抓紧去借这部书。不过《历城县志》一时找不到,只有《济南府志》。
27日一大早,毛主席的厨师找到曲溪问:“你们这里有没有鳅鱼?”曲溪一怔,说:“鳅鱼?没听说过。”厨师解释道:“就是二、三寸长,在水里上来下去,嘴里向外吐泥的哪种。”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曲溪恍然大悟,“你说的是泥鳅。”“对,那也叫鳅鱼,”厨师说。弄明白以后,曲溪亲自到万紫巷自由市场买了半桶回来交给了厨师。
早饭后,毛主席和许世友等一起来到了四里山下。一边走,毛主席一边向身边的许世友介绍着黄祖炎同志的一些情况。环墓地一周,毛主席点点头说:“墓修得很好,山东军分区的烈士抚恤工作做得不错。”“那里还埋着济南战役牺牲的一些烈士,”许世友指着附近的一片墓地深情地对主席说。“好啊!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啊!有这么多人民英雄长眠在这里,乃此山之幸,四里山就成英雄山了。”毛主席环顾着四周动情地说。英雄山就此得名。 “趵突泉中水,济南市里茶”

在趵突泉,毛主席问:“你们知道这泉水古代叫什么名字吗?”
“叫泺水,”李宇超回答。
“对”,毛主席肯定了他的回答,接着说:“据《春秋》记载,在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齐襄公曾相会于泺,就是这个地方。泺是个水名,这是2600多年前的事了。”
趵突泉东面的临泉亭榭亦称蓬莱茶社,是游人饮茶小憩和观赏泉水的最佳处。服务人员送来了一壶用刚煮开的泉水沏的龙井茶,并给每一位贵宾斟了多半碗。
毛主席接过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品了品滋味,高兴地说:“不错!这泉水泡的茶,原汁原味,喝了很爽口!”毛主席随即又评价道:“人们都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最好,我看‘趵突泉中水,济南市里茶’也不错吗!” “泉城的老虎不咬人”

从趵突泉出来,毛主席一行来到珍珠泉、黑虎泉。毛主席风趣地说:“泉城的老虎不咬人,光吐水喽!”在许世友的带领下,毛主席等人跨上护城河的琵琶桥,登上石阶,来到济南旧城墙的东南角,也就是今天的解放阁旧址,当时这里还是残墙断壁,只有一段高低不平的旧城墙。27日下午2点左右,毛主席在许世友、高克亭等人陪同下,由李宇超当导游,又兴致勃勃地乘车向大明湖驶去。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对联前,毛主席微笑着对大家说:“历下亭之所以闻名天下,就是因为大诗人杜甫曾与当时的大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等人相聚历下亭,杜甫写下的那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说到这里,毛主席一字一句地背起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毛主席熟练地背诵完这首诗后,指着对联笑着对大家说:“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就是这首诗中的两句。 来济游黄河成未竞愿望

游览完小沧浪亭,罗瑞卿请示毛主席还看什么,是不是到此为止。
毛主席好象早有决定,用不容置疑地口气说:“我们去泺口大坝。”李宇超走到毛主席身边,用手指着远处的一片河滩介绍说:“北部沿黄河这一狭长的地区,东西长约104华里,南北宽约3到5华里,有耕地面积25万亩,它包括以泺口为重点的吴家堡、西沙、药山、鹊山、华山等15个乡村,大约有15万群众生活在这里。自古以来由于黄河的泛滥、变迁、改道,致使泺口一带的河底抬高,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汛期南部山洪下泄,小清河排水不及顶托倒灌,使这里的大部分耕地越来越差。”
“黄患,把这里的人民搞得太苦了。”毛主席愤愤地说。吃过晚饭后,中共山东分局派来的一位分管水利的领导,又专门向毛主席汇报了黄河山东段的详细情况。
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不久,毛主席再一次来到济南,站在黄河大坝上,缓缓地对舒同说:“全国的大江大河我游了很多,还没有游过黄河,明年夏天我要来济南横渡黄河。”一听说毛主席要游黄河,陪同的省委领导纷纷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舒同说:“黄河水含泥沙太多,水浑浊的很。”毛主席不以为然地说:“有一点泥沙怕什么,上来用水冲一冲不就没有了。” 喜逢老警卫员 1958年8月9日中午12点左右,毛主席乘坐专列再一次来到了济南。在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喜逢自己的老警卫员。从省农科所回来,毛主席一行直接来到了济南军区司令部大院,准备接见出席济南军区党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陈昌奉,江西宁都人,是个“红小鬼”,他15岁时就给毛主席当警卫员,他跟随毛主席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听到陈昌奉同志也来参加会的消息后,连忙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快叫陈昌奉过来!“此时,陈昌奉正站在不远处和几位同志说话,听到有人喊他,连忙抬头往那边看,只见毛主席正站在一棵法桐下向他挥手,示意他过来。 陈昌奉跑步过来,毛主席的大手热情地伸了过来。与主席分别十多年了,想不到主席还能记得他的名字,并清楚地记得他老家的地址,这使陈昌奉激动不已。 在珍珠泉大院看展览

1960年5月4日下午,济南珍珠泉大院,由山东省举办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最新成就展览和工人技术表演,正在这里火热地进行着。大约4点多钟,毛主席来到了这里。在珍珠泉礼堂门前,一辆显得有点独特的公共汽车首先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只见这辆汽车的顶棚上放着一个大大的气包,舒同告诉毛主席:“车顶上那个大气包里装的是沼气,这辆汽车不用烧汽油,是用沼气做燃料的。”这时,济南匡山肥料制造厂的厂长王其洪连忙过来解释说:“苏联想用汽油卡我们的脖子,很多汽车没有油就停下了,我们就研究用沼气代替汽油做燃料,让汽车跑起来。沼气主要是从大粪中提取,我们肥料厂成立了沼气研究所,研究开发用沼气做燃料来发电、做饭等。”陪同的工作人员示意司机启动走一走,可司机也因过于紧张,汽车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赶紧提醒司机,“你还没有把锁打开。”司机转动了一下钥匙,果然汽车一下子就发动起来了。于是,汽车拉着毛主席就在珍珠泉大院里转了一圈,回来后,毛主席高兴地从汽车上跳了下来,握着王其洪的手说:“以沼气代汽油,这项技术好,你们要好好推广!” 毛主席历次来济南简录 1.1920年4月,毛主席从北京到上海,中途到济南时,曾下车游览参观。 2.1952年10月26日至29日,毛主席利用第一次休假的机会,在济南游览了三泉一湖一山一河。 3.1953年12月25日,毛主席去杭州途经济南,时任中共山东分局第二书记并代理书记的向明在专列上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4.1955年1月5 日,在济南西郊机场专线上,毛主席听取舒同、谭启龙的工作汇报。。 5.1957年3月18日,在珍珠泉礼堂做报告。6.1957年12月8日,毛主席乘飞机来济南视察工作。 7.1958年8月9日至10日,视察北园。 8.1959年2月25 日,在专列上开六级座谈会。9.1959年4月13日,视察历城东郊公社。10.1959年8月25日,途经济南,听取汇报。 11.1959年9 月20日至21日,视察黄河、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辛庄生产队。 12.1959年10月25日,在西郊机场接见外宾。13.1960年3月20日,在西郊专列上听白如冰、刘秉林汇报。 14.1960年5 月5日,在李先念、杨尚昆陪同下来济视察。15.1961年5月13日,在西郊专列上听谭启龙汇报。 16.1961年12月17日,在西郊专列上听汇报,晚上在省府交际处参加舞会。 17.1962年7月3日,在西郊专列上听谭启龙、裴孟飞、周兴工作汇报。 18.1962年12月11日,在西郊专列上听谭启龙汇报。 19.1963年4月9日,在西郊专列上听白如冰、杨得志工作汇报。 20.1964年5月12日,毛主席同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陈伯达在西郊专列上听谭启龙汇报。 21.1964年9月21日,在西郊机场接见外宾。 22.1965年11月13日,在西郊专列上听谭启龙、杨得志、苏毅然工作汇报。 23.1966年6月8日,在西郊专列上听苏毅然、周兴工作汇报。 24.1969年9月21日,在西郊专列上听杨得志、袁升平、王效禹工作汇报。 25.1970年4月26日,在西郊专列上听杨得志、袁升平汇报。 来源:《壹星期》周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