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老济南】1928年济南守城战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8 05:05:49

  

  这段城墙位于大明湖北岸,是日军进攻的重点之一。从城墙被毁的程度可以看出当时战斗的激烈。

  ■ 沧桑齐鲁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东北、华北等地开始了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后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现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以武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早在1928年发生在古城济南。

  日军侵济南 杀戮酿惨案

  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再次北伐。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国民革命军统一中国,维护其在中国特别是东北的侵略利益,以“护侨”为名再次出兵山东,第三次入侵济南。

  5月1日,北伐军进入济南。5月3日开始,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公然挑起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仅这一天就虐杀中国军民达千人以上,千余名北伐军官兵被俘。因日军对中国军民的大屠杀始于5月3日,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济南惨案期间,济南军民遇难者达6123人。

  济南惨案爆发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为尽快统一中国,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作出忍辱负重,撤出济南,绕道继续北伐的决策。

  蒋介石在撤出济南的同时,下令由第四十一军副军长苏宗辙代理济南卫戍司令,率第一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李延年)、第四十一军第九十一师第二团(团长邓殷藩)留守济南城。李延年团负责西半部城防,邓殷藩团负责东半部城防,并任城内警戒。蒋介石对李延年说:“至少要固守两天以上,并且一定要等到日军真正向城内强行进攻之后,你才可自动地与苏(宗辙)部向泰安方面撤退”。李延年当场表示:“一定死守济南城”。

  济南惨案发生时的济南市区,主要包括济南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和商埠两部分。日军在4月下旬侵入济南后,驻扎在日侨集中的商埠一带。5月3日日军挑起战端后,逐渐占据整个商埠,并包围了济南城。

  5月7日,日军向蒋介石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处置北伐军的高级军官、解除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的武装、严禁一切反日宣传,北伐军不得进入济南及胶济铁路两侧沿线20里以内等无理要求。尽管蒋介石几乎全部接受了日军的无理要求,日军仍然以答复逾期没有诚意为由,于8日开始向济南城发起了进攻。

  5月8日,在济南的城墙下,日军要求普利门外的北伐军解除武装,自行遣散。

  这天清晨,刚刚向日方送达蒋介石答复的高级参谋熊式辉和国民政府战地政务委员罗家伦来到济南城内,向代理济南卫戍司令苏宗辙传达蒋介石的命令:尽卫戍之责任,不得向日军进攻;日军来攻时,必须死守,并予以重大打击;未奉退却命令,不得撤出济南。接到命令后的苏宗辙,当即严辞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随后,日军发布攻城令,并限中国守军1小时内缴械离城。

  上午11时,日军沿胶济路小北门车站一带,在杨家庄、菜市、下驴市、柳行头、小赵家庄、角楼庄等处安置六七门大炮,连续向小北门发射200余发炮弹,大片房屋被炸毁,并摧毁了一段城墙。随后,日军在机枪掩护下,连续发动了7次冲锋。在城南,日军企图利用齐鲁大学的高楼作炮台,炮击内城,被校方断然拒绝。于是,日军强行在齐大女生楼前的苏宅楼上架起大炮,向城内轰击。此外,日军还在东关大街及山东大学等处架起大炮向城内射击。整个济南城炮声如雷,无数民房被炮火击中,陷入一片火海。在此同时,潜伏在济南城里的汉奸、特务,在北伐军城防司令部周围流窜、鸣枪,扰乱、威胁。

  在装备和人数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早已被日军的无耻挑衅所激怒的北伐军将士奋起抵抗,以一当百,击退了日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

  当天傍晚,为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北伐军退入内城防守。日军随即进入外城及城关一带。

  遭到中国守军沉重打击的日军恼羞成怒,丧心病狂地在内城泺源门外紧靠城墙的顺城街等处,用煤油放火焚烧民房,肆意杀戮。伴着枪炮吼鸣,大风怒号,罹难百姓震天的哭声,顺城街被日军一火而焚,街上的居民或被杀死、打死、烧死,或被强奸投河自杀。因为这条街在济南惨案期间受害最大,死人最多最惨,建筑全部成为废墟。在日军撤离济南后,人们将其改名“五三”街,以志不忘国耻。

  将士守孤城 敌军遭重创

  5月9日,从清晨到黄昏,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继续攻城,炮火比以前更为猛烈。进攻东门的日军,利用附近民房,在炮火的掩护下将十几个长梯搭在城墙垛口上,企图爬上城墙。邓殷藩团一营将士奋勇抵抗,将日军完全击退。在城墙的西北角,日军凭借优势炮火和兵力连续发动进攻,李延年部誓死抵抗,予敌以重创,但自己的损失也非常严重。苏宗辙于是命令邓殷藩团派兵前往支援。在两团官兵的联合作战、誓死抵抗下,整整一天,日军未能越雷池一步。对此,日本侵略者无可奈何地哀叹道:对“济南城……虽从东西南北各处攻击,但效果甚少”。

  9日晚至10日拂晓,日军选择城墙的西北角没有圩子墙的有利地形进行攻击。同时,在城外四里山、马鞍山等地架重炮轰城,敌机也大肆轰炸,西、南、北各城门楼全被炸塌,城里四处燃起熊熊大火,军民伤亡严重。

  10日,从清晨到中午,飞机、大炮、机枪、炸弹如狂风骤雨一般,凌空而下,楼房栉比的市街变成一片瓦砾和焦土,一座美丽的泉水之都,变作日本帝国主义的杀人场。敌人的残暴,激起了中国守军的爱国义愤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邓团三营九连及机枪连、炮兵排,紧紧扼守在城西北角的阵地及附近几个炮垒,屹然不动。日军约1个营的兵力,连续不断地发起猛烈的攻势,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地由商埠开向北关阵地增援。

  面对严峻的形势,九连连长郭德芳,排长宁桂春、赵玉柱,机枪连长周长义,排长许增杰、王克俭,炮兵排长程居安等,临时举行简短的会议,商讨对策。会后,他们将守卫在这里的两个连及一个炮兵排的全体士兵约300人集合起来讲话:“弟兄们,我们生为军人,死当卫国。今天的事,日本人逼得我们实在忍不下去,为国家为人民,正是我们牺牲报国的时候了。我们不忍心,也不愿意亲眼看到祖国河山破碎,个人束手就擒。本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精神和决心,把父母生我的血肉之躯,与敌人拚一个你死我活,我们应该这样做。事实和良心告诉我们,这样做,完全是对的!”慷慨激昂的讲话,使全体将士军心振奋。他们以机枪构成交叉火网,以城西北角一个通心炮楼的旧建筑物为依托,并发挥火炮的威力,先后击退敌人10次波浪式的冲锋,敌军伤亡惨重。

  日军没想到区区孤城内的守军会如此顽强,会受到如此沉重打击。恼羞成怒的日军更加疯狂地向城内发动进攻。而城内的守军,更是愈战愈勇。敌炮将城墙工事击毁,守军迅即修复,依傍城墙构筑简单掩体,继续抵抗。

  邓团第一营营长王承亮,发现城下敌人机枪阵地火力稍弱,人数不多,就挑选了50人组成奋勇队,由排长郑焕传率领,乘敌不备,用绳子缒下城墙,夺取了10挺机枪,杀得敌人四下逃窜。敌人慌忙调兵遣将,展开疯狂的反扑。奋勇队个个以一当十,前仆后继,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中国守城官兵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就连日本侵略者都不得不为之叹服。由在济南的日侨所编写《济南“五三”事件报告册》中有如下记载:济南城“经我军(注:日军)炮击数十回”,并在步炮协同,多次实施进攻的情况下,“城内之南军”竟毅然接连“向我军(注:日军)逆袭十数次,虽系敌人,殊可称为勇敢”。

  中国守军的英勇善战,致使平日耀武扬威的日军吓破了胆,甚至自认上阵即必死无疑。所以,在轮到上阵之前,赶忙先做“后事”准备。还是在《济南“五三”事件报告册》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甲:喂!战友,我今天就要完事了(指上阵即送死)!

  乙:现有啤酒,喝一杯作别吧!

  甲:呀,钱花完了。明日发饷,我把图章给你,请你领了用吧。我是今天就要完事了!”

  这段对话,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军色厉内荏的本质。

  5月10日,中国守军在新城门二道虹桥活捉日军3名,内有军曹1名。平日耀武扬威的日本兵刚一被俘获,就连忙趴到地上磕头不已,战战兢兢,连喊“爸爸”,求饶不杀,丑态百出。

  据日军参谋本部公布的材料统计,仅仅在10日这一天,第五十联队即被城内守军击毙、伤104人,约占整个联队攻城兵力的五分之一。

  而据《济南“五三”事件报告册》中称,日军在攻打济南城期间的死伤率要超过日俄战争。

  血战三昼夜 突围撤南山

  惨烈的战斗从5月8日一直持续到5月10日,3000余名守军同侵略军相持三昼夜,城墙工事虽然几乎全被日军炮火摧毁,阵地仍坚固如初。

  10日晚,在接到蒋介石撤退的命令后,血战了三昼夜的中国守军分别由老东门、新东门退出,向仲宫山地转移。

  突围时,李延年团担任后卫的杨冠英排,与尾追的敌人发生激战,先后与敌人进行了5次白刃战,重创日军,东门一带的护城河水为之变色。后来敌人愈集愈多,并派骑兵截断他们的退路,将其四面包围。全排将士没有一个畏惧不前,贪生怕死,一齐向外冲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他们誓死如归的精神,连日军都为之钦佩。战斗结束后,日军军官为激励其部属,而“向其遗体表示钦敬”。

  冲出重围的的守军于11日傍晚到达目的地。经过清点,总计这次济南战斗中,邓、李两团损失官兵1000人左右。

  济南惨案期间,尽管蒋介石要求保持克制,但面对日军的入侵和暴行,北伐军的爱国将士激于义愤,在济南城保卫战前就已经每天都同日本侵略军有了局部的、断续的抵抗,有时则是“有组织的抵抗”。

  4月30日,由赵定昌担任团长的北伐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三团奉命担任济南城的警备。他们接受的命令是,当遇到日军攻击时,不得自行出击,但要固守城池。该团自5月1日入城到5月3日,每天都对日军的攻击有过“被迫自卫”。从5月4日到6日这三天中,北伐军和日军时有小战斗发生。直到5月7日拂晓,该团由李延年团接替。

  5月8日,日军在向济南城发起进攻的同时,又向党家庄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并派飞机向位于泰安的北伐军总司令部投掷炸弹。党家庄中国守军九十二师冯华堂部忍无可忍,被迫还击,在给来犯之敌以沉重打击后撤退。

  由赵定昌团的“固守”,到李延年团和邓殷藩团的“死守”,到冯华堂部的奋起还击,北伐军在济南惨案期间同日本侵略军的战斗,起到了牵制大量日军而争取时间掩护其他北伐军渡河继续北伐的作用。这也是现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以武力反抗日军侵略的战斗。

  来源:烟台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