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大福村——在传说中度过一个恍然如梦的元旦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30 15:05:04
七仙大福村
原名“傅村”,传说是董永帮长工的东家傅家所在。坐落在千年古镇小丹阳,这儿曾是秦朝郡县,唐朝集镇;既有李白的“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还有岑参的“相思不可见,空望织女星”。这儿是战国孙权爱将甘宁的故乡,亦是清朝外交名臣刘芝田的归地。
今天,大福村内的葫芦岛、元宝山、仙女湖无不记载着动人的故事。传统作坊一条街真实再现传统工艺;隐现于竹山之间的观音庵古老而静谧;复建的观音寺宏大庄严。在这儿,你可以体验到真正的农家劳作与传统风俗,可以看到万顷作物广袤无垠,可以走上无人问津的原始山林,亦可以体验董永与七仙女的仙凡相遇。

一方宁静新鲜之所

城市向来热闹华丽,
久居其中,便习惯调整节奏,
追上其匆匆的步伐。
当喧嚣褪尽,便渴求一方宁静新鲜之所。
若能触到掠过湖面的凉风,
闻到溢出茶园的清香,
尝到产自作坊的鲜美食物,
那便再美好不过了。
而这个位于千年古镇小丹阳的七仙大福村,
恰好满足了所有想象。
踏福进门

铜钱广场,一枚枚硕大的方孔圆钱镌刻其上,象征天圆地方;
福牛立于广场中间,代表乡人敬惜土地的淳朴情谊。
脚踩孔方,踏财生金;手摸福牛,沾染福气。
踏福进门,步步高升,好运连。
唤醒舌尖上的记忆

手工作坊一条街,也叫“十二坊”, 街长300米。
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
十二坊包括酒坊、豆腐坊、粉丝坊、面坊、油坊、糖坊、年糕坊、炒货坊和茶坊。
每间作坊功用不同,坊内又别有一番景象。
酒坊主要生产米酒,其口感绵顺、香甜可口。坊中的师傅说,米酒的酿造共8道工序,用时近20天。

豆腐坊采用传统手艺制作豆腐,浸泡大豆、碾磨成浆、过滤杂质、大灶煮沸、点卤水。当白嫩如玉的豆腐出现在眼前时,方才明白,食物竟可以如此之美。

挂面形似粉丝,选用大福村园区自产的优质小麦制作,口感劲道,易于消化。

油坊中用木榨榨油。相传木榨是东海龙子所变。东海龙子犯了天规,古皇伏羲便将其做成“木龙”(也就是木榨),供人打油。若三年木榨不打油,“木龙”就会发洪水“走龙”,只有伏羲才能镇住它。

糖坊主要生产饴糖,也就是麦芽糖。制糖师傅手上功夫了得,做出的糖坊小吃,简直能甜到心里。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工作和生活更上一层。年糕坊的年糕选取优质糯米,口感原汁原味。

炒货坊以炒米糖为主。将糯米清理之后放进木桶,用大锅蒸熟,晾干后放进锅里炒制,加入糖坊熬制的麦芽糖稀炒制后,在操作台上切成薄片,香喷喷的炒米糖就可以吃了。

爽爽口。大福村的上等好茶叫七仙银芽,连续3年在南京市茶叶评比中获得金奖。它在绿茶碧螺春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茶叶条索细紧,外形直中带扁好似织梭,色翠披毫如银,汤色绿而清澈,滋味鲜爽醇甘。

享受古典雅致

四季园内主要是一进式四合院,主题不同,景观各异。

四合院粉墙黛瓦、整齐墙线,马头墙错落有致,古典气息浓郁,典型的徽派风格,是大福村建筑风格的缩影,可供休憩住宿。
心有莲花


莲花大道由青石板铺就,隔几步就刻有一块莲花砖石,从主入口一直通向观音寺,花式总计九种。
第一层意思在莲花。莲花在佛教中被尊为圣物,花性清洁庄重,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正所谓“心中向佛一生安,脚踏莲花步步高”。第二层意思在九。“九”为大吉之数,“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

观音寺依大鼓山而建,元宝山、仙女湖相傍于前,莲花大道直通而上,寺内供奉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殊胜无比。
该寺始建于南宋年间,后在文革破四旧中被毁,相传原寺中送子观音十分灵验。

远离城市的喧闹,收起现实的浮华,藏身于山水的村庄用静谧安详为美丽的传说蒙上层层面纱。那棵槐荫树下,七仙女与董永许下传世姻缘,那七仙山、仙女湖、那匆忙留下的脚印系着多少人世的牵挂。
不愿计较凡尘中的真与假,让那被历史和传说酝酿了千年的阳光、微风、田野、花树传递我们简单而博大的智慧,打起精神重新出发。
交通路线
公交路线:安丹线、金丹线
自驾路线:
1、宁丹路—幸福大道—七仙大福村
2、从市区出发走机场高速至翠屏山出口下—将军大道—吴楚东路—宁丹路—幸福大道—七仙大福村
来源:南京江宁旅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