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歌舞丨江宁的年味儿,看得见听得着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1-01 19:00:53



什么是年味儿?
我觉得年味儿,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随着年龄的增长,咱们都忙于各自的工作,才会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其实年没变,味儿没变,一切都没变,下面就让我带你感受一下咱们大江宁早些时候那满载歌舞的年味儿。
“打春”
“南乡冯家边人惯说吉利语”——清末民初《金陵岁时记》
明代的江宁,冬至以后流行一种“打春”的民间娱乐活动,有些能说会道、擅长出口成章的人,结伴敲打着锣鼓,来到有钱人家,说上一连串吉祥喜话,主家高兴了则赏给钱米。也有记载把这种民间娱乐活动叫做“村田乐”。

其实,这样的“打春”活动,最初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自己墓地孝陵周边农户的一种优惠,特许他们冬季里以这种形式向富户们讨要钱米。
舞龙舞狮




这些民间舞蹈保存着许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因素,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反映的是历代农民渴望社会安宁、丰衣足食的愿望,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麒麟献瑞”

麒麟,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与龙、凤、龟共称“四灵”。在如今麒麟街道麒麟门社区,就流传着“麒麟献瑞”的民间舞蹈,表演风格独特,场面十分宏大。“麒麟献瑞”的民间舞蹈,恰恰流传于麒麟古镇,也是其他任何地方很少具备的一种地域特色。
千百年来,这些民间歌舞,有的用于祈神纳福,有的原来多是在春节、庙会或社场上现身,但后来却更多地被人们用来自娱自乐,甚至进村入户,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人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

在如今的江宁民间歌舞中,既有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图腾形象的丹阳龙灯,也有显示勇猛精神的铜山高台狮子舞;既有锣鼓喧天的恢宏——麻雀蹦、马铺锣鼓,也有丝竹管弦的委婉——十般吹;既有能表现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龙都娃娃鼓,也有充满夸张威猛意味的万安脸子会……这一切,已远非当初的“村田乐”可以相比。
今天,已有众多的江宁民间歌舞被收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呢。(是不是很厉害的样子?)
咱们大江宁的年味儿啊,旧时是满载着歌舞,到了如今,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写着写着小编就开始咽口水了这可怎么办……)

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的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那种气氛……

别的地儿小编不知道,但是咱们大江宁的年味儿,看得见听得着,结结实实,就像冬天里你最喜欢的那条羊毛毯子,你感受到了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