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环游世界后的人,现在都在做什么?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2-11 19:30:15
环游世界不知何时成了人们被问及梦想时,总会顺口说出的词语。这四个字代表着“肆意活一回”,寄托了我们太多难以实现的遐想。可那些真正让这个梦想落地的人们,他们在环游世界后又在干嘛?是否生活得比以前更好?
回答:知乎用户 照片: Nikolay Pandev
◆ Hannibal Lecter:
▲保加利亚 教会
走出来看这个世界的目的,不是为了最终得到什么答案,达到什么目的。虽然很多人是抱着这个目的,历经千辛万苦出来的。
这精彩的大千世界,异域的风土人情教会你的,是带着彩色的眼镜和感恩的心去体验人性中光明的那一面的意义。是对待这个世界,对待身边的人,对待自己,对待生命的一种更加豁达的态度。
◆ 匿名用户:
▲英国 布里斯托
现在呢?我又回到了联合国,一个月的薪水比爸妈加起来一年还多的多。更重要的是,每天起来都很开心的去上班,现在的项目是人类发展新千年计划的一部分,为了每一个母亲和每一个小孩,老板说,我们将拯救很多生命。
没有那次旅行,我想我会安于北美,我会变成茫茫众生中毫不起眼的那个人,和所有留学生一样,为了身份焦虑,为了找工作挤破头。
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幸运。
◆ mckenzie wang:
▲西班牙 安达卢西亚
我的落差来自于我一直都不满意自己是谁。
我以为我骑车去了西藏,我就能学会克服任何困难,能够乐观对待生活。我以为我跑了马拉松,我就能够在任何事情上坚持,但我仍旧经常会懊恼自己如此软弱,对待工作不认真,时常逃避。
我以前想靠着这些经历成为那个我想成为的人,但我发现我并没有。
不要去指望旅行可以怎么怎么样,不要期待它可以让你一下子改变。就把旅行当作冰淇淋上的那颗樱桃,没有也没关系,有的话就尽情惊喜以及珍惜它吧。
◆ 好奇心:
▲ 意大利 罗马斗兽场
3年前辞职去旅行,23岁,年轻气盛,什么都没想,也不想什么时候回来,就是简单的,想看看这个世界。现在27岁刚过,收入是我23岁时的10倍,远高于那些当时职位比我高的同事。当时他们笑话我说我什么都不懂,说我情绪化。但是现在我证明了自己可以走的更好。那场旅行依旧是我记忆里最好的回忆之一,彻底让我变得有信心,更独立,虽然今后各种跌跤,但都和自己说那时候都过来了,现在还怕什么。
◆ HenryZ:
▲ 直布罗陀岩
走过三大洲100多座城市,包括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和国内大部分省份。离环游世界还差得远,但算是这一生不断追逐的梦想。现在过着平淡的生活,像来到这个大都市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挤公交、挤地铁、在电脑前处理做不完的工作,周而复始。有的人说,走的地方越多,心越是不能安定。但对我来说,却完全相反——看过那么多风景,经历那么多事,认识那么多人,反而让自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命大多数时是平淡无奇”的本质。
◆萧明诗:
▲ 保加利亚 魔鬼桥
艾青写过这么一句,“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
幼年漂泊,随父母走过大半个中国,之后就开始独自旅行或短居,走了几十个国家。行李都是极精简的,住最便宜的青年旅社,走到最后连照片都不拍了,幻想自己是乾坤入袖锦衣夜行的侠客。“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我的故事并不多,就这样一笔略过。
◆匿名用户:
▲ 希腊 圣托里尼
游历的意义表层是游玩,深层是经历和体验。让人由最初的激动不安到平静淡然。接触越多,越有动力提高自己。越和闪闪发亮的人接触,越想自己成为一个发光的人。
对了,都在干嘛。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最近是一直有在失眠。见过的好东西太多,有欲望,想学习,想长期永久持有,想靠自己来维持和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可供学习的对象太多,好累,压力好大。
◆赵诺亚:
▲ 冰岛Hverageröi
虽然我勉强可以称得上是环游了世界,但我万万不敢说自己已经了解了世界。我觉得,世界其实是了解不完的,人了解的越多,接触无知的范围就越大,也就越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不过胡适先生不是说过吗,“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从这个观点出发,每每当我见识到了世界上新的精致与壮美,就觉得自己很幸运,想要一直这样活下去。
来源:江苏新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