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篁岭模式”开创乡村旅游扶贫新典范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11-21 18:02:11

三农问题既是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棘手难题。农民是三农的关键。中国农民渴望发展、渴望致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奇迹。 江西篁岭深藏于婺源东部黄山余脉之中,海拔500多米,有500多年建村史,属典型的山居古村。全村古树环抱、梯田簇拥、风景如画,犹如挂在山坡上的盆景。有关篁岭的摄影作品,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然而,古村地质灾害频发,从1978年开始地方政府便不断鼓励村民下迁。旅游开发之前,篁岭已陷入缺水缺电、经济凋敝、居民搬离、房屋失修、梯田荒废的窘境,面临着在半空心化中逐渐消亡的命

“三农”问题既是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棘手难题。农民是“三农”的关键。中国农民渴望发展、渴望致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奇迹。

  江西篁岭深藏于婺源东部黄山余脉之中,海拔500多米,有500多年建村史,属典型的山居古村。全村古树环抱、梯田簇拥、风景如画,犹如挂在山坡上的盆景。有关篁岭的摄影作品,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然而,古村地质灾害频发,从1978年开始地方政府便不断鼓励村民下迁。旅游开发之前,篁岭已陷入缺水缺电、经济凋敝、居民搬离、房屋失修、梯田荒废的窘境,面临着在“半空心化”中逐渐消亡的命运。

  2009年,有着在婺源地区多年开发旅游资源经验的民进会员、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向阳,带领吴通明、汪万斌等几位股东,开始融资介入篁岭,开创了独有的“篁岭模式”——通过市场经济杠杆,以古村产权收购、搬迁安置结合古民居异地搬迁保护的模式进行村落保护性开发,保持了古村文化的“原真性”。

  突破传统 搬迁安置与新农村建设完美结合

“篁岭模式”开创乡村旅游扶贫新典范

  篁岭受地形限制,交通不便且严重缺水,绝大部份农田、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在山下,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村里大部分闲置房屋年久失修,腐烂倒塌,独特的景观资源“晒秋”在逐年消失。

  2009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公司斥资1200万元,将篁岭村村民由山上搬至山下,在交通便利的公路两旁,建设三层新徽派风格安置房68户,老年、单身公寓24套,搬迁人口320人,总建筑面积15047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这是婺源首次采用民资对村民进行安置补偿,不仅备受当地村民欢迎,也为篁岭村开发打响了第一战。


(责任编辑:王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