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父亲,不凡的一生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6 03:07:32
父亲
不单是我的,更是大家的
新金融:梳理父亲的一生,他的什么精神最令你感动?父亲临终写下“平凡”二字。你如何体会这两个字对于他生命的意义?
南一鹏:综观我父亲的一生,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他自而立之年以后的行愿精神。多数人的一生是随着环境而改变,随着遭遇而应变,这是自然的法则,而我父亲就是在这所有的变动中,持一个不变的愿力,把中华文化复兴传承下去的担子一肩挑起。记得从小就听他读过,“两足踏翻尘世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份愿力和这份承担的魄力,是令所有有志、有识之士不得不感动的。他的行愿,是言而有信,难也行之,贫也行之,苦也行之,困也行之,毁也行之,誉亦行之,这是我最感动佩服的精神。
“平凡”,是父亲在最后时刻留给大家的遗训,两个字,看起来就是非常平凡啊!每个人或许都会说,本来如此,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平凡。其实世间没有什么是不平凡的,一切的存在,都是平凡,都是因为能够成形,所以存在,因为不能适合这个空间的,必然就不会存在。可是作为人,我们自出生就被赋予要成为不凡的人,好像平凡是不对的,然后我们会用一生努力做到让别的人认可,不论是财富、地位,或是名气,好像比他人多一点,才是不凡。这是将自己的生命用来争取他人的认可,看似不凡,实际上却是最低微的,因为把生命的成就依靠他人的认可,而不是自在的自由。平凡,就是能了解这个现象,而回归自己生命的本位,把生命活得清清楚楚,快快乐乐的。因为平凡不是平淡,是在所有的不凡经历中,保持着一颗平衡、平和、平安、平静的心。
新金融:1980年以后,你便不在父亲身边。而且,为了保护子女免受争名夺利带来的无妄之灾,父亲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参与自己做的任何事。这会不会对你写这部传记造成一定的困难和局限?
南一鹏:你这个问题问到点上了。首先,这本书不是传记,是生平故事,是我将我父亲的愿力和事功做一个报告。所以在序言里,我说过,是以父亲的行愿为纬,表示这书的中心重点就是我父亲的愿力;同时我以父亲的事功为经,将他所做的事,横向展开,让大家有个了解。书名为“父亲 南怀瑾”,并不是以“我的父亲”做书名,就因为他是以天下生民为心,不是一位小我概念里的父亲,不单是我的,更是大家的,只要你认同,我们就是天下同亲。
在我父亲的一生里,所作所为,都是基于他的为民族文化复兴而发愿而来。当然他能够如此做,是因为他已经超越一般世俗的想法,不以一己之私为念,所以我必须说说他的故事。这也只是我的一个发心,我虽然一向了解而且认同父亲的做法,不会参与他的事业,以免父子冲突,或是与人争利,反倒不好。但是作为儿子,我应该将我对父亲的了解,述说与大众听,而当我这样做的时候,自然也有少数的杂音入耳,这样的经历让我更了解父亲所以把子女隔离在他的事功之外的用意,可是有这些诽语反而是好事,让我可以借此经历修正自我。
我在父亲往生以后,就知道他依旧留给子女许多的功课,必须继续修正心念,修正行为,这是一生的功课。只要是做事,必然会有些错误,世事皆由忙里错,写这么一本书,其中的错误,犯得也不少,都是需要继续改正的。局限在于我父亲许多的故事都记录在别人的写作中,引用上难免使人不愉快,但那些就是我父亲的故事,如果不写,能够自己乱编吗?更何况,他们写的就是我的父亲,难道子女就不能说说自己父亲的故事吗?出版时,没有立即把参考书目列出,也是不对的,好在出版社马上在印刷上加页,在再次印刷的书里,加印出参考书目。这些都是困难和挑战。毕竟是不做不错,但是有错必改是我的态度。
因此在写完这本书以后,感叹行述的困难,也知道会受到批判和打击,我不禁在后记里描述自己的心情,写了几句,“非因酒醉鞭名马,更将身手摪虎求;前行万尺悬绝地,笑语龙天信步游。”在此,也感谢多数的读者所给予的慷慨鼓励,重要的是,因为我父亲的故事,让许多人感动,从而激发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使命感,相信你,也相信我,责无旁贷。
新金融记者 李香玉
作者:李香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