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恐怖袭击拉近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又能持续多久(组图)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20 00:18:31
合作需要信任。在乌克兰问题上争执两年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已经没有多少信任可言。拥有共同的敌人并不会使猜忌和恨意彻底消失。

距离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还不到一周,但市场已经显示出了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本周油价和卢布的走势开始分道扬镳。卢布兑美元上涨了2%,而油价却继续走低。
自从油价去年开始大幅下跌,所有依赖石油利润的国家一直感受着压力,或许俄罗斯最为明显。卢布与油价一齐下跌,其币值较2014年年中下跌80%。在去年初入侵克里米亚并支持乌克兰分裂分子之后,俄罗斯遭受到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制裁。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GDP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收缩,经济深陷衰退之中。
Quartz的报道说,卢布与油价走势截然相反背后的假设是,巴黎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和欧洲将被迫与俄罗斯政府紧密合作打击伊斯兰国(ISIS)。可能的结果是,制裁被放松并且贸易关系得以恢复。尽管高度依赖石油,但俄罗斯经济可能因此得到提振。普京与奥巴马在上周G20峰会间隙交谈的场景,以及双方可能就叙利亚建立过渡政府达成妥协的预期,支撑了这一观点。
然而,双方的一致会持续多久?

《经济学人》的报道说,面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俄罗斯和西方可能正在走得更近——如果还不能确切算作“肩并肩”的话。报道说,俄罗斯此前承认该国客机在埃及失事系ISIS所为,这使得俄罗斯与西方政府站在了相同立场上。
当俄罗斯首次对叙利亚发动军事干预时,普京曾提到建立一个对抗恐怖主义的广泛国际联盟。但俄罗斯的空袭行动起初几乎没有赢得西方国家的认可。奥巴马曾称俄罗斯的策略是在“制造灾难”。无论双方是出于何种意图,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分歧确已加剧。
但巴黎袭击事件令各方再度谈及“大联盟”。普京在G20峰会结束时宣称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经得到改善。他说:“生活总在继续,万事都在变化。新问题、新威胁、新挑战总会出现,任何一方凭借一己之力可能难以应对。我们需要同心协力。”俄罗斯评论人士将此与反希特勒联盟相提并论。尽管当时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共同抗击纳粹德国的联盟还是让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走到了一起。
西方国家似乎表现出了兴趣,或者至少是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打击ISIS可能意味着与俄罗斯合作。白宫官员们说奥巴马与普京的交谈是“建设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则在与普京交谈后说到了“让步”。法国总统奥朗德周二表示,他将与普京和奥巴马会晤,商讨建立一个打击ISIS的“联盟”。
CNBC的报道说,分析师们认为双方关系好转预示着“广泛的地缘政治转变”。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Group)周二的一份报告说,这一情节中的主要“赢家”是俄罗斯,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和外交行动将在接下来几个月获得更多支持。其他分析师们也认为,这是俄罗斯重返国际社会的机会。
然而,《经济学人》的报道说,尽管双方的好意明显增多,但阻碍合作的严重分歧依然存在。双方尚未就叙利亚总统阿萨德(Basharal-Assad)的去留问题达成一致。阿萨德是俄罗斯政府的盟友,但西方国家反对他继续统治这个国家。要将乌克兰局势与打击ISIS联盟区隔开来,更将被证明是棘手问题。
说到底,合作需要信任。在乌克兰问题上争执两年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已经没有多少信任可言。拥有共同的敌人并不会使猜忌和恨意彻底消失。尤其是,普京在国内的地位一直建立在浓重的反美情绪(anti-Americanism)之上。
总之,俄罗斯经济重拾增势的必要条件是:要么大幅转变增长模式、不再依赖石油行业,要么油价出现持续反弹。在此之前,卢布与油价背道而驰的情景恐怕难以持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