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海关总署出台18项措施 稳定外贸增长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26 04:06:03

  据新华社 海关总署25日宣布,近期出台18项具体措施,解决进出口企业实际困难,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出现“双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

  加快推动单一窗口建设

  改进通关监管服务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在当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说,这包括加快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化建设、优化查验监管机制、继续推广“双随机”抽查机制、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改革、推动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

  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是把传统的“串联式”口岸通关流程变为同步化的“并联式”流程,最大限度简化企业多头申报,提升通关效率。

  据介绍,传统申报流程中,企业每票进口货物的申报一般要设置6个岗位,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一天。实行单一窗口后,执法部门后台进行申报信息审核、查验等手续,放行信息也通过一个“窗口”反馈。据广州试点企业测算,通过“单一窗口”企业申报效率提高50%以上,录入人工成本减少约三分之一。

  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

  张广志说,将对具有相应技术能力、有安装意愿和使用需求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和报关企业放开电子口岸预录入系统的准入限制。初步考虑提供系统接入开放、客户端开放和公共组件开放等3种开放方式,供企业自选,年底前先在广东省实施。

  在规范舱单传输收费上,他说,海关总署已明确要求各关不得对企业选择舱单传输方式设定限制,企业可自行选择。企业选择中国电子口岸平台进行舱单数据传输,不收取任何费用。

  此外,还将推动降低转关运输监管车辆收费,加快推动对查验没有问题的企业免除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的政策落地。

  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这包括创新和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张广志说,要研究制定海关对保税维修的监管办法,支持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境内外维修业务,推动加工贸易从简单组装制造向研发、设计、检测、维修、核心元器件制造等高端环节延伸;取消加工贸易备案等6个环节行政审批和保税工厂、进料加工保税集团的行政审批等。此外,出台对飞机船舶等大型装备制造业和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保税监管办法,推广服务外包保税监管模式。

  他说,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推进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允许企业在成品和料件税率间自主选择缴纳关税。以福建自贸区的海拉公司为例,采用内销选择性征税政策后企业每年内销产品可少缴关税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同时,将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等制度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