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让网购之路越走越宽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27 13:09:30

  最近几天,笔者身边的朋友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淘了么?”



  据阿里巴巴11月19日凌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晚11点,西藏“网购小分队”总共“败掉”了9702万元,而拉萨网民“双11”全天消费额达5300万元。



  相对节节攀升的统计数据,西藏网民除了停不下来的“买买买”之外,同样停不下来的还有满满的吐槽与伤害。



  笔者的同事卢小姐,在11月11日特地去线下的门店看了某款化妆品,但是11日零点一到,她发现网站上该系列套装已下架。她之前在购物车里放了52件“宝贝”,但很多之前号称参加“双11”活动的“宝贝”到11日当天却意外“失联”。



  不止卢小姐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



  近年来,西藏网民反映在网购中,虚假宣传、先提价后打折、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使用“仅限今日”、“今日特惠”、“明天涨价”等不实语言诱导顾客购买;声称“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 “出厂价”等,但价格标示不真实,没有依据或者无从比较;商家做出一定时期内退货退款、换货的承诺,而在真正要求商家退货退款时,商家会找寻找各种借口拒绝退货退款等,这些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网络购物纠纷。



  由于网络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部分商家诚信经营意识差、网购监管制度不完善,致使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容易遭受损害。尤其对于西藏网民来说,地处西南边疆地区,普通的包裹快递短则五六天,长则十来天,一旦出现网购纠纷,消费者对于购买价值不高的商品,考虑到在维权成本、周期、精力等各方面成本巨大,不满意多会忍气吞声。此外,因路途遥远,高原上的网民对“偏远地区不包邮”、“邮费差价比货品还贵”、“快递不到”等问题更是习以为常。



  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推进电子商务的立法进程,完善电子商务监管体制,明确经营者、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网店实名制和交易信用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对经营户的审核监督职能;消费者在维权时应当注意保存相关商品宣传网页、销售网页、聊天记录等,必要时可进行公证。只有如此这般,我们才有理由相信,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今天,网络消费之路将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