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校外旅游课程化”可让学校走出因噎废食之困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5 01:11:49

  南京鼓楼某小学学生给当地教育局长写信,请求不要因为旅游事故取消秋游。当地宣传部门称,近期南京电梯事故致16名秋游学生受伤,正在排查,将尽快恢复秋游。(11月12日中国江苏网)

  学生校外旅游的教育功能自不待言,但为啥一出事故就要“叫停”?连小学生都要质问:“大学生跑步猝死,难道所有人都不应该跑步了吗?”笔者认为,要避免因噎废食,有必要将校外旅游课程化,甚至以法律手段加以规范。

  所谓“校外旅游课程化”,就是将校外旅游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强化保障,有序组织,周密实施,充分发挥校外旅游的教育功能。邻国日本就有“修学旅行”文化。“修学旅行”中,日本学生在与平时不同的环境中增长见闻,在接近自然的同时体验集体生活,体格和意志都得到充分锻炼。据中新网报道,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实施“修学旅行”的比率高中为94.1%、初中为97.0%、小学为93.6%。随着经济的发展,估计相关数据有所增长。

  与日本相比,校外旅游在我国中小学还处于自发状态,虽然许多学校也冠之校本课程,但随意性强,组织不严密,育人成效不大,一旦发生事故,除了校长被“打板子”,其他学校活动也会被立马取消。如果像制定法定假日一样推进旅游课程化,将旅游纳入中小学生课程计划,同时廓清责任,完善配套机制,秋游春游又怎会因噎废食?

  其实,宏观政策已经对校外旅游课程化提出了要求。《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要使纲要在中小学落地,不是发几个文件就能“鼓励”得了的,还要靠制度化推动。比如,将研学旅行逐步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制定课程实施纲要和建议,通过刚性课程推动研学旅行有效实施。再比如,在安全防范上,借鉴日本的做法,由政府为学生们投保,作为一项儿童福利政策;一旦发生事故,由保险公司赔偿相应损失,用校外旅游责任险提高学生旅游安全系数,以此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作者朱海燕,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9次入选“锐评”栏目)

  阅读( 6)评论0赞0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