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不惜亏本打价格战违法吗?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21 15:52:15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上海一家名为“泰格”的旅行社,因为价格低廉,吸引了很多游客。近期,却有消息称,旅行社老板“跑路”了,导致许多游客无法按照原计划出行。
为此,多位游客来到旅行社办公室,希望退款。与此同时,还有众多旅游产品供货商,也在向旅行社讨债。
其实对于很多旅行社而言,上面报道中的事件并不是特例,而是市场发生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在旅游行业,相信在很多行业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件事本身是不符合规则的,低于成本销售,自然会加大亏损,而且在游客数量众多的情况下,这种亏损可不是普通旅行社可以承担的。
那么按照目前新的旅游法来说,这个做法的确是违法的。
第一,报道出来之后,按照目前的行程核算应该能够确定确实是低了。第二,如果没有曝光,那很多简单,这件事有很多种说辞,机票可以是包位(甚至包机),酒店可以是旅行社包销等等手段来降低成本,以实现不亏损或者少亏损的目的。

如果是以上事件违法,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从业者来凑这个热闹呢?
事实上,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这件事就很容易理解,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客源,无论是供应商(帮忙收游客的机构),或者地接服务商(目的地旅行社),大家都希望以最低的价格得到更多的客人,从而以量取胜,当然在行程安排的过程中所有产生的收益这也是一部分。
对于中间这个身份的旅行社来说,他也希望降低成本,从各个方面中抠出一部分的利润以维持正常的经营,但敢于这么做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是自身有足够的资金实力,通过这么一种炒作,达到宣传效应,在后期的产品或者其他的业务中将这部分利润赚回来,达到平衡;第二种,就是上面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资金链断裂。
无论是对于在线旅行商也好,地面接待旅行社也罢,利润是长期考验企业发展的根源。
也有人说,在线旅游服务商那么多,赚钱的没几家,亏欠的不少,怎么还那么多人投钱。
很简单的一句话,这是不同的玩法,对于在线旅游商来说,这种亏损是一种商业模式,所有股东给予未来的一种商业期望,而线下的旅行社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然后在空隙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是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我们期待后续能有完美的解决,也希望上海这家旅行社能够度过难过。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喜马拉雅NJ,酷听网主播,资深的旅行家,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微博搜索:刚行路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