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 走进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家乡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23 00:00:56



我在此出生长大,从小调皮捣蛋掏鸟窝,摘桑蚕,夏日里泡在在胶河里,灌了无数次水把游泳学会,到几里外的外婆家去吃零食顺便也过足自行车瘾,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水都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回到山东老家,翻箱倒柜地找到20年前收藏的扑灰年画和剪纸的真品。这种具有浓厚民族气息和民间风味的艺术品,己被定为国家级非物遗产。




虽然集市的环境依然简陋,商品也不算精美,可是,我就是喜欢这种简单,质朴,天然的状态。这种生动的场景,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缩影,虽然谈不上精致华美,却贵在真实纯粹。我们是如此鲜活的活着,过着我们自己的生活。


北方有句俗话:“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山东人对饺子有种天然的偏爱。崔永元说过:“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这话真好,你慢慢品品,真像年夜饭上那盘饺子的味道。


小时候,能吃上花样独特的面花是件很高兴的事,伙伴们经常拿着相互攀比。逢年过节,人们都要蒸上几锅面食卡花,其中有元宝、鲤鱼、寿桃等,象征着吉祥美好的寓意。胶东地区早些年因为穷人家买不起鲜鱼,并且鲜鱼不易保存,就衍生出以做面花代替鱼的方式,进行祭祀和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合子饼是北方的食物,烙合子寓意是把不好的事情都翻过去,让好运伴随!一口咬下合子仿佛能咀嚼整个齐鲁大地,那些麦田,那些杂粮,那些硬茧的手!那些一场骤雨乍过在后院里新剪的春韭。

山东方言里有很多具有本地形象描述的语言,这类语言也许只有当地人才能搞懂,哪怕是临县的人也难得明白。看下这张照片,你摸的着头绪吗?

六月,山东樱桃正是上市的节令,在市场上到处可见卖樱桃的摊位。樱桃果实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玲珑诱人。在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使其果实硕大、坚实而多汁,入口酸甜,不仅口水直流啊。

北方人家都会有个蒜臼子,在以前的动荡岁月,搬家时哪怕扔了很多“破烂”,唯独它会跟着主人来到新家。蒜臼子作为山东人常用的厨具,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功能,成了游子异乡的一种寄托。

山东人爱吃大葱的习性,大概从野葱蛮荒时代就遗传下来了。辛辣中透着丝丝香甜的大葱,能让苦涩日子过得别有滋味。嚼着大葱,山东人踏遍了关外海外。他乡也有葱,可吃来吃去,总也吃不出故乡滋味。若山东人在宴席上不能生吃大葱,百味皆无味。于是就常听宴席上有人拍桌大呼:“拿葱来!”


说起山东,当然缺不了山东快书。一方面,形式简通灵活。手里一副鸳鸯板,打起来就能表演。另一方面,地方色彩浓厚。它用山东方音演唱,朴实粗犷,很有气势。结婚喜庆当然缺不了山东快书来捧场。

—————————————————————————

全媒体:@肖育文 是一位资深摄影师、旅行策划师和跨领域自媒体人。资源丰富并整合成立云南新媒介运营联盟。在门户网站和论坛建有博客专栏,其文章图片可见于超过200种出版物中,包括《中国国家地理》《LonelyPlanet》等等。
肖育文联系方式:
全媒体:肖育文
QQ:155098608(工作)
认证微博:肖育文
微信个人号:domixiao
微信公众号:xyw-photo
E-mail:155098608o@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