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隐藏在乡间的古廊桥,不知你去过没?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18 03:01:52
■ ■ ■
到一个地方旅游,如诗如画的山水自然迷人,隐藏在乡间的人文气息也是一大看点,今天小编就带你感受一下建瓯廊桥的古香气~~
小桥镇后塘村普通厝桥始建于南宋(1127年-1279年),最后一次修建为清代道光辛已六年(1821)。这座普通桥由当地地名而得,见证了千年来历史的变迁。
普通桥,桥长60米,宽5.2米,从桥面到桥顶高4米。桥下3墩,规格石料砌成,高近5米(70年代进行加高),墩上端形似“鸡公嘴”,下端形状如“楔形”,各墩之间取杉木横成多层次木柁,与首尾两边坡墩相衔接。桥面铺板,板上加砖砌成。桥上建筑式样风格与登云桥相似,但桥亭更矮,设有架升亭阁了望楼。厝桥中间置神橱供有木雕“真武”神像,脚踏龟蛇。联云“万物总须三尺剑,五湖时现七星旗”。桥顶正梁墨迹为“大清道光辛 六年季秋月初六癸丑日丁已时上梁重建”。
普通桥是古时交通要道,也是闽北地区最早的厝桥之一。历代往来客商、旅人行至此处,无不流连忘返,是乘凉避暑的好去处。
建瓯市境内现有各种木厝桥32座,唯吉阳玉溪步月桥独领风骚,久负盛名。步月桥是当地吉阳镇通往大夫、圭历、巧溪、张坑山区行政村的交通枢纽,是闽北现存最长、净跨度最大、伸臂木梁结构的木厝桥。
步月桥的奇妙之处还在于精湛的筑桥工艺。据了解,这桥与其它桥的不同之处在于,整座大桥找不到一钉一铆,所有材料都是用本地上乘的杉木制成,上下纵横交错的木构件都凿榫无误地紧密衔接吻合,结构十分严谨。现桥基是改用青岗岩水泥嵌砌成伏牛状。两拱结构是用30公分以上圆桶杉木井字垒成,桥面由沙石铺设青砖改成水泥路面,桥的两头增设女儿墙,起加固作用。
廊桥,在建瓯也叫厝桥,曾经在乡下随处可见,目前木厝仅存三十几座。其中有一座叫龙凤桥,如今龙凤桥的基础都是用水泥浇筑的。少了木拱臂的古朴,但是还是能感受龙凤桥的古老的韵味,一起来看看吧!
--- END ---
△
转自 ▏大武夷旅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